關鍵字:過動症
-
超高齡社會隱憂!長者頻尿、尿失禁 膀胱過動症是主因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463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銀髮族面臨著一個難以啟齒的困擾—頻尿與急迫性尿失禁。根據台大醫院婦產部統計,15~64歲人口的尿失禁普及率介於2~46%,以20~30%之間為最普遍,而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40歲以上女性中有19.2%的人最近一年內有無法控制小便的情形。 -
魚油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醫:營養補充品非萬靈丹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625當社會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非藥物療法的關注逐漸升高,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因具抗發炎及促進神經功能等潛在益處,成為不少研究焦點。不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提醒,魚油只能作為輔助,無法取代正規治療。 -
兒少從網路遊戲找尋慰藉和成就? 家長留意成癮4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1829在數位科技普及的今日,一般人的生活早已離不開網路。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之後,網路與遊戲也成為兒童青少年日常的重要元素。然而,若使用失控,不僅影響作息與學業,甚至可能演變為「網路或遊戲成癮」問題。成癮行為背後,常常潛藏著未被看見的困難,若能及早發現並尋求專業評估,有助於孩子重建健康生活節奏與自我掌控力。 -
秋冬新冠疫苗公費施打對象調整 這族群不在公費範圍內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8428目前新冠疫苗屬公費疫苗,幾乎為全民皆可接種,但疾管署今天宣布,114年秋冬公費新冠疫苗接種對象不再為「年滿6個月以上所有民眾」,而是調整為10類對象,至 10月1日起,6歲至49歲等健康民眾不在公費新冠疫苗接種範圍。 -
翻轉神經多樣性孩子人生! 「生活導師」幫助健全發展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916每年約有2、3千名「神經多樣性」學童未能納入早療系統,即使接受醫療照護,也因諮商師、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人員缺乏,及健保給付點值偏低,而未能獲得足夠治療。為此,立委、民團及醫界攜手推動「生活導師制度」,希望翻轉自閉症、過動症等孩子的人生。 -
告別「濕」控人生! 醫盤點尿失禁4大類型與治療趨勢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8244現代尿失禁治療已走向多元整合、個別化方案,王欣怡醫師說明,輕微尿失禁初步會採取保守治療,像是請患者利用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腔底肌肉進行收縮,但必須持之以恆至少3個月以上,才能獲得有效改善;再者是到醫院進行1周1至2次骨盆腔底肌肉神經電刺激或坐磁波椅,透過外在協助刺激骨盆腔肌肉收縮。根據臨床統計,2種方式搭配訓練,效果會加乘。 -
神經多樣性孩童面臨3大困境 專家提「生活導師」概念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548日前桃園1名小二男童疑因情緒不穩,出現暴力行為,遭學務主任以束帶綁在椅子上,引發爭議。新北市某國中半年內接連發生3名學生墜樓,其中2名學生疑似罹患憂鬱症。台灣每年新增3000名過動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等情緒障礙新生兒,不少家長因擔心孩子被貼上精神疾病等負面標籤,而延誤就醫。 -
逾2成高中生曾有輕生念頭 孩子叛逆恐是心理健康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243「我最近莫名想哭,甚至好想死。」、「孩子越來越少去學校,不願出門,甚至拒學,怎麼辦?」近年來,亞東醫院精神暨心身醫學部門診中,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求助人數逐年增加。憂鬱、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自我傷害,甚至出現自殺念頭,這些問題正悄悄成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無聲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