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遺傳性疾病
-
孕期提前基因檢測 及早預防寶寶遺傳疾病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005孕育新生命的喜悅無可言喻,如果能確認寶寶一輩子的健康,爸媽就更能安心放手,讓孩子勇敢邁向自己的人生道路。基於這樣的理念,創源生技首創基因儲蓄的概念,將人生5個重要階段,如:孕前與懷孕(孕知因)、新生兒(寶知因)、兒科(兒知因)、成人(康知因、癌知因),規劃一系列基因資訊銀行的產品,並透過微電影《重拾 -
全台每5名產婦有一人高齡 晚婚遲育多老媽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420少子化儼然已成為國安問題,其中關鍵為晚婚與遲育。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106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32.4歲,女性30歲;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30.8歲,其中年齡為35歲以上更達21.3%。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李新揚理事長指出,年齡越高,懷孕風險越高,人工生殖成功率則越低,即使懷孕,年齡 -
謝祖武、李維維主演微電影 為罕病SMA飆演技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382每個寶寶誕生時,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平安地長大,不過有些孩子一出生就得面臨病痛,據統計,台灣每9,000至1萬名新生兒,就有一名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而第一型SMA是全世界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性疾病。 -
基因療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未來可望應用於人類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118現代醫學知識和生物科技的突飛猛進,對於基因療法的應用逐漸形成,所謂的基因療法是指利用遺傳工程學的技術,把基因送入病人體內,並從事治療疾病的醫療行為,目前透過基因治療的概念,可治療包括遺傳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關節炎等。而令大家聞之色變的阿茲海默症,近來也透過老鼠實驗,發現能夠透過基因療法來預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修復身體機能新選擇 再生因子有助幹細胞增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067台灣國際健康新知推廣協會理事長黃鼎殷醫師指出,幹細胞技術目前以俄羅斯的發展較為先進,在「成人幹細胞科技」領域中,俄羅斯已進行近30年的科學實驗,也有10多年的臨床經驗,並且曾成功地使用該技術於超過40幾項嚴重的疾病治療。幹細胞技術可以解決目前醫學上主要的4大困境,包括像是慢性病重症、遺傳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以及癌症,讓許多原本看似不可逆的疾病與老化問題,找出可能改善的一線生機。 -
及早規劃婚育大事 適齡懷孕寶貝健康有保障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15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105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歲,女性為29.7歲;而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自101年起開始超過30歲,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105年已經拉高為30.7歲,其中年齡為35歲以上占19.54%。
-
俄羅斯幹細胞研究領先歐美 可望技轉台灣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679台灣國際健康新知推廣協會理事長黃鼎殷醫師表示,國外醫界在幹細胞研究上,大都已捨棄胚胎幹細胞,而專注於成體幹細胞。俄國的幹細胞分離、培養,起初用於拯救戰場上的士兵,使其免於死亡或是殘障,經過分離及培養等複雜程序後,透過靜脈注射,將幹細胞直接打入脊椎、脊髓腔、眼球周圍區域、膝蓋、皮下組織等部位。
-
俄幹細胞實驗室技轉來台 生醫產業跨國創新局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38幹細胞治療最早使用胚胎幹細胞,但存有醫學倫理的爭議和致癌風險,已不被建議使用,相較之下,成體幹細胞較其他階段的幹細胞更為安全、穩定,且較無副作用,被視為現今再生醫學的新星。國內目前對於成體幹細胞研發的階段,只能做到如臍帶血幹細胞的儲存技術,若要進行施打,需提出臨床試驗申請,核准後才能使用於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