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遺傳性疾病
-
十萬元催「生」 國健署推人工生殖津貼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87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育齡期夫妻中不孕比例約8%至12%,而國內不孕症比例約在10%至15%,明顯偏高,必須借助人工生殖技術,實現生育夢想。 -
血友病兒扮三太子 活潑生動無病容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056台大醫院血友病中心舉辦30週年慶祝活動,邀請血友病合唱團上場獻唱,12歲劉小弟弟穿上重達8公斤的三太子衣服及頭套,雙腳踩著滑板,在台大大廳溜來溜去、邊發送著糖果,動作相當靈活,一點都看不出來他是血友病童。 -
調高羊膜穿刺補助 守護新生兒健康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為關懷兒童生存權及健康權,台灣世界展望會11月22日舉辦「國際兒童健康論壇」,邀請國內外營養專家學者及第一線服務工作者,進行專題演講,並發表母嬰與兒童營養研究報告,來自政府部門、醫療院所、大專院校、企業及非營利組織等約200位人士進行經驗交流。 -
北榮發現Parp1基因 培育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46台北榮總教研部邱士華教授表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原本是日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的發明,針對正常細胞送入特定的基因,使它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的特性及功能。 -
擦護手霜也沒用 17歲少女手粗如老人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6134收治這名少女的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徐嘉琪表示,尋常性魚鱗癬乃因皮膚角化程異常造成局部或全身脫屑,臨床症狀可以從非常微量到明顯的角質增生察覺,而患者的手、腳的掌紋很深是其特徵,全身皮膚乾燥有小細紋,特別是在四肢的末端有粗粗灰灰的角質堆積。 -
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 致病基因新發現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174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最常在兒童期及青春期發病。根據美國統計,盛行率約為2500分之1,以此推估,台灣至少有9000名病患。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林恭平表示,早期患者發病時,常被誤診為小兒麻痺,若症狀更輕微,患者很可能以為只是自己體能差,因而延誤治療時機,以致病情惡化。 -
降低胰臟癌風險 先揪出危險因子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024台北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表示,臨床經驗顯示,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也有研究發現,男性的罹患率是女性的2倍之多,發生的年齡層大約介於60至65歲之間。此外,抽菸、喝酒、高脂飲食、常接觸殺蟲劑等,都可能導致罹患胰臟癌,也就是說,愈高度開發的國家,胰臟癌的發生率也愈高。 -
PGD技術篩除遺傳疾病 寶寶健康有保障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7今年適逢龍年生子潮,內政部估計,今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將有機會一舉突破22萬,人口負成長時間點,由原先預估的民國112年,延後至114年。但根據統計,在每年出生的新生兒當中,卻有2%至3%為罹患先天性異常的寶寶,讓許多父母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