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避孕
-
靜脈曲張嚴重恐肺栓塞危及性命 醫勸高風險族群這樣做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768經常覺得腿部沉重痠脹嗎?小心可能是靜脈曲張!靜脈曲張,也稱為靜脈瘤,是由於靜脈受壓迫或瓣膜功能不全,所導致靜脈血管壓力增加,造成管壁擴張變形且血液循環受阻的疾病。它通常發生在腿部,而發生在肛門周圍的靜脈曲張則俗稱為「痔瘡」。 -
無痛血尿恐癌症前兆? 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做膀胱鏡檢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492反覆泌尿道感染或有血尿等症狀,切勿輕忽,很有可能是癌症前兆,一旦出現症狀千萬別拖,一定要盡早到醫療院所檢查並治療。 -
計畫生育必看! 年紀與風險成正比、試管嬰兒補助10萬
兩性關係 / 不孕症7594年齡為影響生育力及母嬰健康之間息息相關,40歲女性自然懷孕已降至5%以下,人工生殖活產率於受術妻年齡42歲以上也僅剩7.6%。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高齡生育風險高,應把握理想生育年齡及早規劃。此外,衛福部補充,一般不孕夫妻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協助不孕夫妻實現生育願望。 -
更年期女性小腹微凸恐罹癌 建議30歲女性常規婦科檢查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8854温國璋醫師提醒,如果常感覺腹脹、食慾不振或是排便習慣改變,出現頻尿、腹痛等,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除了腸胃科或泌尿科外,也應到婦產科就診。若有乳癌、卵巢癌等家族病史者,建議女性30歲開始常規回婦產科檢查,同時可以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50歲後停經婦女應定期檢查,若是有相關懷疑的症狀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以及抽血檢驗腫瘤指標CA-125,利於早期發現卵巢癌蹤跡。 -
人「生」大事旅行手札 國健署帶年輕人掌握生育自主權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0854現代人談到生涯規劃,普遍想趁年輕衝刺學業、課業,反倒拖延了結婚生子時間!為了幫助年輕人及早思考人生大事,國民健康署製作《人「生」大事旅行手札》,多面向彙整生育相關的重要資訊,呼籲年輕人不論在生涯中是否選擇生育,只要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及人生目標,都可以是正確的選擇。 -
少女愛吃甜食血脂飆高 醫提醒這類人應定期追蹤勿輕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2115歲的小宜因為學校健康檢查發現,血脂肪異常前來就診,詳細問診得知,患者並無心血管疾病病史,但媽媽也有血脂肪偏高的情況,平常喜歡吃甜食和油炸類的食物,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而在給予飲食和生活型態衛教,3個月後追蹤血脂肪相關數值均有明顯改善,半年後再追蹤均已達正常範圍。 -
台灣拜耳35周年與悠遊卡合作 落實減碳永續ESG目標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66871悠遊卡公司自行開發的「電子票證溫室氣體盤查管理系統」是全球第1個通過BSI查核的電子票證碳盤查系統。透過此次與拜耳的合作,更彰顯了地球暖化的議題已經獲得企業界的重視,悠遊卡期許成為企業界推動減碳的好幫手。 -
國健署揭人工生殖技術常見迷思 鼓勵及早規劃適齡生育
兩性關係 / 不孕症9562內政部111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43歲,與20年前的26.9歲相比增加4.53歲,而初次生育婦女當中,35歲以上占4分之1。現今越來越多女性因人生規劃積極詢問凍卵,認為趁年輕保存卵子,對於延後生育就有絕對的保障,國民健康署宣導,女性高齡懷孕風險不會因凍卵而消失,因此適齡生育很重要,就算凍卵也要及早規劃生育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