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醫療科技
-
高度近視小心早發性白內障 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1次看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098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水晶體在眼睛的功能類似相機鏡頭,有聚焦功能,年輕時水晶體富有彈性,看遠看近會自動調節焦距,隨著老化也會漸漸失去彈性,一旦出現水晶體混濁必須開白內障,就需要置換人工水晶體,但人工水晶體無法自動對焦,選擇多功能人工水晶體就能協助眼睛調焦,提升視力品質。 -
晚期甲狀腺癌友問:我還能活多久? 醫師鼓勵積極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0248甲狀腺癌的好發族群為20至50歲女性,臺中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李宇璇醫師分享自身診間經驗,確實收治不少年輕女患者,其中,印象深刻的是1位40歲的陳小姐,為晚期甲狀腺乳突癌,已擴散至頸部與肺部,但為了懷孕規劃,而與醫生討論延後治療。李宇璇醫師認為治療目標很重要,為完成患者的重要心願,決定暫緩治療計畫,陪伴患者兩年的時間。 -
眼科雷射分4大類 飛秒雷射應用再升級造福白內障患者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5601朱智盟眼科診所院長朱智盟醫師表示,眼科的雷射應用有4種,包括:熱凝固型雷射,主要治療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的黃斑部病變;YAG雅鉻雷射是爆破型雷射,主要在切開後囊,可治療飛蚊症。 -
癌友門診治療可比照住院理賠? 壽險公會提出3點回絕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890壽險公會今(26)日發布新聞稿,強調「採融通理賠將違反契約精神,並影響多數既有保戶權益」,一旦放寬癌友門診治療可比照「住院」醫療理賠,將擴及全體醫療險保戶,恐造成繼防疫保單之後的再一次亂象,影響保險公司財務能力,危及其經營的穩健性。 -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面臨哪些困境? 3大領域需前瞻展望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83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於日前共同舉辦 《打通數位健康任督二脈:2023 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邀請業者20位專家包括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吳亭瑤、工研院生醫所所長莊曜宇、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崇僖、賽諾菲Sanofi台灣公共事務暨市場准入處長William Tsai、裕利醫藥台灣總裁周志鴻等人,針對創新藥材、生醫健康資料、遠距醫療等3大領域所需法規與政策,進行前瞻性探討與展望。 -
全民健保總額預算框架下 新醫療科技如何納入健保給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204以更長遠的眼光而言,新藥/新醫療科技的演進與發展,可以讓原來屬於「不可避免的死亡」,轉為「可預防或可治療」的疾病,或長期服藥的慢性病。近幾10年來最有名的就是癌症治療的突破,讓80年代以前的絕症,到今天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病」。當然,這些醫學上的突破,也衍生醫療費用上漲的問題,以及健保的財務壓力。 -
高醫大引進整合式影像模擬器! 打造微創介入訓練中心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70「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深植人心,但臨床上竟然有多達40%出現「火燒心」症狀的人卻未必是胃部出問題,反倒是可能引發致命危機的心肌梗塞,如果醫師檢查沒有及時發現,錯過黃金治療期,將發生難以挽回的悲劇!為了在學校教育就超前部署培養醫學生臨床判斷力及設備操作熟悉度,高醫大攜手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公司西門子共同合作建置了「臨床影像擬真訓練中心」,以最新的整合式影像模擬器結合醫學大學以及醫學中心資源,打造台灣頂尖微創介入訓練中心,這不但是亞洲首創,更是全球醫學教育的壯舉! -
最近特別累?B肝帶原罹肝癌 中國附醫多專科照護助陣
癌症新知 / 肝癌6706根據民國100年衛生福利部調查資料顯示,B肝帶原者中約4成會持續有肝炎發作的情形,此類病人有15至20%會發生肝硬化,之後發生肝癌機率會大大增加。賴學洲醫師也分享自身臨床經驗,因身體不適而至醫學中心就診的B肝帶原者,約2至3成被診斷為肝癌。有鑑於此,賴學洲醫師大力呼籲B肝帶原患者不可疏忽追蹤,且應關注身體異狀,如疲倦、食慾不振、腹部脹痛都是警訊,才有機會遠離肝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