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重症
-
異位性皮膚炎不再難纏 新型口服藥可直接抑制發炎細胞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41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患者經常面臨皮膚乾燥、紅腫、劇烈搔癢及脫屑等困擾,這些反覆發作的症狀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對心理健康造成壓力。傳統治療雖能緩解症狀,卻無法有效降低復發機率,反覆發作令許多患者感到無奈與困擾。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與生物製劑的問世,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不僅提升療效,也讓患者得以擺脫反覆發作的情形,重拾健康的生活。 -
健保署研議調高急重症給付 行政院核定66.85億留人才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566護理人力短缺,造成急診壅塞,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3日)在立院衛環委員會表示,健保署研議調高急重症給付,包括增加急診診察費與護理費、調高急診留觀床護理費,並調升急性一般病床住院護理費等,估計投入42.5億元預算,預計5月上路。 -
誤以為腸胃炎!男腹痛4天 憇室炎併發腸穿孔切腸搶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4665歲廖姓患者過年前因連續多天腹痛,一度「摸到肚皮都痛到流淚」,家人趕緊送往急診,經詳細檢查後,研判是憩室炎併發腸穿孔,情況十分危急,醫療團隊緊急手術切除部分大腸後才順利挽回一命。醫師提醒,憩室炎雖是常見疾病,但若輕忽演變成重症,恐有致死風險,民眾不可不慎。 -
流感、腹瀉疫情持續! 北部20多歲餐飲業男染漢他病毒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518流感、腹瀉兩大疫情仍處於流行期,上午台大、長庚等醫學中心急診室待床人數雙雙破百,疾管署疫報顯示,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25萬5775人次,感染諾羅病毒仍是就醫主因,應養成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習慣,降低感染風險。另外,在漢他病毒方面,上週出現今年第2例病例,疾管署提醒民眾做好防疫措施。 -
高齡、少子化、醫護人力短缺 在宅醫療轉型成為新模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090我國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照護需求日益迫切,為了提高照護品質,解決急診住院壅塞,衛福部健保署去年7月1日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收治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等3類患者,成效良好,下半年將新增模式,擴大適應症,調整支付。 -
流感、腹瀉疫情被視為急診壅塞主因! 目前仍處流行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800流感、腹瀉兩大疫情延燒,被視為這波急診壅塞主因之一,疾管署資料顯示,流感、腹瀉仍處於流行期,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1萬5000多人次、腹瀉門急診就診27萬5238人次,累積就醫人數逼近40萬大關。 -
何謂蜂窩性組織炎?好發於誰? 感染科醫師2張圖說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56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急性皮膚及皮下組織的細菌感染,通常由細菌引起,造成紅腫、熱痛,重症可伴隨寒顫和發燒,有時局部淋巴結也會腫脹。此病最常見於下肢、面部和雙手,而軀幹較少受影響。特別需注意的是所謂的「危險三角地帶」,即從鼻根延伸到兩側鼻翼的區域,此區域若感染,細菌更容易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引發腦膜炎或腦炎。 -
健保調整急診支付5月上路! 解決急診壅塞醫界提看法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835急診壅塞,引發民怨,衛福部健保署昨與急診醫學會、醫界開會討論,將從5月起,新增急診護理費、留觀床醫師診察費等支付項目,並提高重大外傷支付標準,調整重、中度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給付。為改善醫護人力,將於4年編列100億元提高所有病房護理費支付標準,希望各醫院投入急診、加護病房等急重症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