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長效針劑
-
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生病 及早診斷與治療是翻轉疾病關鍵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3許多人不了解思覺失調症,常與「中邪、無法治療」等印象聯想在一起,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舉辦記者會,邀請專家介紹疾病、醫療進展,以及結合軍陣精神醫療與社區健康營造的新時代醫療照護模式。 -
思覺失調不是「卡到陰」! 醫:大腦生病就該積極治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13從小學業成績優異的花花,上了高中後,彷彿被卡到陰,上課時常莫名流淚,不太與人交談,甚至無法洗澡,就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在親友和醫護團隊的打氣、照護下,回到校園,最後考取護理師執照。近2年,花花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保持穩定,進入醫院,發揮護理專長,服務及關懷病友,回饋社會,工作表現優異,翻轉自己的思覺失調症人生。 -
女大生因思覺失調出現逃避行為 中西醫合併治療助恢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357思覺失調症在西方醫學被定義為是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常見症狀有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出現包括幻聽、幻覺、幻影或被害妄想等症狀,導致表現恐慌、情緒失常或行為異常。就中醫的觀點分析,思覺失調症屬於「情志」的病症,然而不管是思覺失調、強迫症、過動症、躁鬱症或是妥瑞氏症,主因都是五臟功能失調引起的,或進而導致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反應。中西醫合併治療通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患者能在數個月內改善大部分的症狀且回歸正常生活,不過即便如此,仍應持續回診追蹤,配合西醫及中醫師的診斷治療,由醫師評估減藥時機與劑量,不得自行減藥或驟然停藥,最重要的是家屬應給予病人心理上及行動上的支持,不該責罵病患,應讓病患感受到愛與關懷,才能敞開心胸,取得病患的信任是協助治療相當重要的步驟。 -
躁鬱症情緒起伏大 專家籲:正確認知積極治療很重要!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01躁鬱症不同於憂鬱症,躁鬱症患者常出現週期性的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躁症時期過度興奮愉悅、睡眠需求減少、異常自信、精力旺盛、過度慷慨、亂花錢等。是使情緒波動劇烈且容易復發的慢性疾病,病人情緒會在躁期與鬱期反覆拉扯,相當煎熬。躁鬱症發病年齡3大高峰為17歲、26歲及42歲,如在年輕時(21歲前)發病症狀常較為複雜,恐有藥物、酒精濫用、企圖自殺等傾向。為加強青少年對於躁鬱症認知,台灣精神醫學會推動《跟著小安交換去》躁鬱症全台校園巡迴講座,預計與北中南東大學院校合辦6場巡迴講座,首場講座將在11月28日於國立成功大學舉辦。 -
思覺失調症是慢性精神疾病 醫:穩定用藥可控制不復發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4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跟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只要透過藥物好好控制、穩定病情,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尤其,現在有長效針劑可以選擇,病友不用擔心服藥被發現,也可以省去經常往返醫院的舟車勞頓之苦,生活更安心。 -
思覺失調症把握黃金治療期 初期病患近6成可完全緩解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37台北市聯合醫院指出,長期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發病初期是治療的黃金關鍵期,早期積極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後有顯著幫助,初次發病的患者有高達58%在治療下能症狀完全緩解,比慢性化患者提高許多。且患者越早治療、發病後未接受治療的時間越短,預後會越好,不但精神病症狀緩解率較高、認知功能及整體功能更好、生活品質也較高。 -
鬼門開易出現幻覺? 15個思覺失調症前趨症狀1分鐘測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1臨床發現,思覺失調症病友病識感偏低,有些家屬則以為病友中邪,而到處跑宮廟、神壇,耽誤正確的治療。即使接受治療,仍有6成病友未能規律用藥,容易復發,提高再住院比率。 -
本土疫情狂燒不敢回診! 醫憂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惡化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3這波Omicron本土疫情直線上升,單日確診人數已進入「萬例時代」,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也滾動式調整,「簡訊實聯制」已由「社交距離APP」取代,隔離天數縮短朝向「以篩代隔」的模式,面對防疫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人不免擔憂。尤其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疫情的波動,恐也牽動病情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