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降低失智
-
每5人有1人擔心失智 特定疾病險轉移風險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940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氏症日」,巴金森氏症也是引起老年失智的主要病因之一,衛生福利部指出,2017年底台灣失智症人口約為27萬人,且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尤其每增加5歲,失智症發生率就會增加1倍。 -
維持良好婚姻健康加分 老來有伴可防失智
兩性關係 / 女人幫982其實並不是婚姻本身可以讓人減少失智的風險,而是婚姻屬於有人陪伴的生活型態,當有人可以分享、互動、照料你的飲食、一同運動等,這樣的生活型態,較能讓人遠離失智症的威脅。 -
飯後血糖不控制 當心失智症提早來報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92張宏猷醫師解釋,糖尿病患的血糖過高,會傷害血管的內皮細胞,增加氧化壓力和細胞發炎現象,引起大、小血管病變,除了促使動脈硬化、阻塞,導致血管性失智,近年來也發現,高血糖會影響大腦內胰島素的作用,干擾清除β類澱粉蛋白質的機制,與阿茲海默症關係密切。
-
白內障手術改善銀髮視力 老年人不再霧裡看花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954中壢双眼明眼科院長張鈞凱醫師表示,2000年瑞典一項大型研究報告,追蹤了5000位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其中757位是超過85歲高齡的老年人,術後不僅高達八成以上的人視力明顯改善,七成左右的患者,視力更可以達到0.5以上,不僅看得清楚,生活也更方便,近九成患者認為白內障手術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好的品質。 -
全球每3秒1人失智 國健署傳授健康5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61失智症大致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二類,神經退化性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另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的血管性失智症,是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民眾,預防失智可以從健康生活做起。 -
減輕長照負擔 國際失智症協會主席肯定台做法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273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指出,根據衛福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完成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及內政部人口統計推估,目前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6萬人;依國發會之人口推計數據推估,民國125年,台灣失智人口將高達近56萬人,為目前失智人口的雙倍以上,如此快速增加的失智人口,將對家庭和社會產生莫大衝擊,成為長照的負擔。
-
旅日老翁沒蛀牙 臼齒鬆脫竟是牙周土石流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040微笑美學牙醫診所林克承醫師指出,牙周病是牙齒無聲的土石流,罹病時幾乎沒有感覺,不會疼痛,許多患者都是在洗牙時,才被確診牙周病,雖經治療,但細菌已嚴重侵襲齒槽骨,導致掉牙、缺牙。 -
全台近二百萬糖友注意 阿茲海默症恐悄悄來襲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283該項研究負責人為高醫神經學科副教授、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科主任楊淵韓,他指出,糖尿病患者代謝異常,糖化代謝產物使得血管的血流灌注下降,以致腦部長期處於缺氧與養分不足的狀態,細胞容易老化與死亡,進而引發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