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降低感染風險
-
暑假赴日旅遊嚴防百日咳疫情 台灣也創下10年同期新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068國內百日咳疫情上升,最新通報17例個案,今年累計35例,疫情創10年同期新高。相較之下,日本今年百日咳疫情更是大爆發,今年累計3萬多例,為去年全年的7倍。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暑假期間如至日本旅遊,務必戴好口罩,青少年則建議出發前自費施打1劑疫苗。 -
衛生棉條使用不當恐引發毒性休克 4至6小時要更換1次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3308衛生棉條方便又隱密,且能減少經期期間的活動限制,近年來深受女性青睞。但若疏忽使用方法,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不得不慎!曾有些女性因為忘了取出棉條,或是放置過久,導致陰道壁破皮、潰瘍,甚至出現輕微發燒與感染,雖然絕大多數患者僅有輕微症狀,且在服用抗生素後即可緩解。但在極少數的情況下,細菌可能經由陰道進入血液,引發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 TSS),其病程進展迅速,若未及時就醫治療,可能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需提高警覺。 -
加護病房知多少? 關鍵10問幫助釐清病患家屬心中疑惑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092加護病房是急重症生死交關的第一線,病人病況變化快速,卻具有高度隔離性,家屬與醫師互動機會有限,這可能使病患家屬經歷極大的焦慮與壓力,醫病之間也可能因溝通不足而衍生誤解或爭議。藥害救濟基金會邀請擅長重症照護的義大醫院黃煜為副院長,揭開加護病房的神秘面紗,從家屬最關心的十個問題出發,帶大眾認識這個特殊的醫療環境,以及如何達到更好的醫病溝通。 -
別錯過施打HPV疫苗最佳時機! 國健署揭常見3大迷思
兩性關係 / 女人幫8353我國持續推動國中女學生公費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接種服務,以降低國人癌症等疾病風險,然而,部分國人對疫苗仍存在誤解與疑慮。國民健康署破解3大迷思:即使無性行為仍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風險;疫苗雖能預防70%以上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但子宮頸抹片檢查仍不可少;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並不會影響生育能力。 -
如何面對抗藥性細菌? 適當使用抗生素並做好感染管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573抗藥性細菌問題不僅是台灣所面臨的挑戰,更是全球關注的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重大優先議題,包括綠膿桿菌與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等超級細菌的出現,早已不是新聞。若是沒有妥善因應,預估到了2050年,台灣每年將有高達3.3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的感染,死亡人數將是肺癌死亡人數的3倍之多。值得正視的是,許多肺癌病人最終病逝的直接原因是肺炎。 -
越南麻疹疫情燒 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均有越南旅遊史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855疾管署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1起麻疹群聚事件及2例境外移入麻疹個案。該起群聚感染事件為2名未滿1歲男嬰,皆曾於3月24日與境外移入個案有相同活動史,分別於4月3日及4月4日出現發燒、流鼻涕等症狀,經就醫採檢於4月11日確診,此為國內今(2025)年第2起境外移入個案致本土群聚事件。本起群聚事件累計確診3例,衛生單位已掌握2名男嬰相關接觸者共524名,預計監測至4月25日。另新增2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中部1歲多男童及北部30多歲女性。2名個案均有越南旅遊史(分別至金甌省和富國島)返國後發病,經就醫通報檢驗確診。 -
RSV病毒蠢動!嬰幼兒可評估注射單株抗體 提升保護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13氣溫變化大、季節交替頻繁,是孩童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許多家長發現,孩子經常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醫師郭子敏表示,除了常見的流感病毒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近年也成為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特別是對於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感染後病情可能迅速惡化,家長不可輕忽。 -
每年2萬人被狗咬傷! 預防破傷風與狂犬病該這樣處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002健保就醫資料顯示,每年至少2萬人被狗咬傷,平均100萬名急診個案就有900多人遭狗咬傷,其中600多人因此住院,換算下來,每天近60人就醫,每年醫療花費逾3000萬元。為此,健保署提醒,被動物咬傷後,應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清洗傷口,再以優碘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