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陳逸川
-
婦人罹患白內障合併青光眼 2種眼疾治療順序有學問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3270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在正常視力的情況下,瞳孔正後方的水晶體是清澈透明的,當水晶體變得混濁且腫大,就代表罹患了白內障;至於眼壓,則是透過房水的正常流動而達到平衡,眼部的睫狀體產出房水,房水經流動後,會由眼球前端部位的前房邊緣出口排出,房水在正常產出與排出的過程中,眼壓便能維持在不超過21毫米汞柱的正常標準值以內,一旦超過標準值,就有可能是青光眼。 -
天生高散光又近視難控制? 醫:新式塑型片Hold得住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106過往散光度數超過200度以上的患者配戴傳統角膜塑型片時,容易有鏡片不服貼的狀況,導致角膜塑型的效果打折扣。陳逸川表示,一般角膜塑型片的原理是利用球面鏡片的特殊設計,將角膜上皮細胞重新塑形,讓角膜暫時回到正常視力該有的形狀和角度,患者不需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就能維持白天的視力,使課業活動或工作順暢,但只針對無散光或散光200度以下的近視者效果較佳。 -
為免群聚減少外出 學童宅在家賴著3C近視凍未條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987近視的發生是因眼軸變形、拉長,為1種不可逆的疾病,故學童越早罹患近視、近視度數越容易增加,不容輕忽。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散瞳劑通常是眼科醫師第1線預防及控制學童近視的武器,常見使用長效散瞳劑幫助睫狀肌放鬆,藥效可維持較久,但睡前點完後,隔天早上照到太陽就會覺得刺眼、畏光;也有部分的家長擔心,長效散瞳劑讓瞳孔一直散大,經過紫外線照射,恐暴露於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提高的風險之中。 -
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仍模糊 可能是選錯人工水晶體惹禍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91631名年約56歲的卡車司機在1年前雙眼出現白內障,當時該名司機考量到預算問題,先針對狀況較嚴重的左眼接受手術治療,植入了一般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使用至今年(2020年)初,常覺得開車時看不清儀表板上的數字,上個月進行右眼白內障手術時,選擇植入新一代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不僅遠處看得一清二楚,儀表板上跳動的數字也比左眼所見清楚多了,讓他大呼解決了1年來的困擾。 -
肺炎疫情導致開學延後 最長寒假結束孩童近視Hold不住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6117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現在的學童課業壓力重、使用3C產品頻繁,1年內增加上百度的近視度數是很常見的事,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孩童並不少,想要避免近視度數增加,除了培養正確的用眼習慣之外,運用角膜塑型片也是個有效率的方法。 -
掌握白內障最佳摘除時機 選對人工水晶體找回好眼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587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目前手術方式已廣泛進展到微創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不須打針、不用縫線,採點麻藥的局部麻醉方式,傷口微小僅0.2公分,將白內障利用超音波的方式震碎後吸出,再置入新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以往傳統手術需費時半小時,現在已縮短成10至15分鐘即可完成,不僅疼痛度降低,術後發炎、感染率也大幅減少,復原也快速。 -
高度近視患者視網膜剝離風險增 控制度數有這些選擇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715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現代人罹患近視的年齡層不斷下滑,使得高度近視的人口不斷攀升。隨著近視不斷加深的過程中,眼球直徑(眼軸)也會增長,而眼球外圍前後又有鞏膜、脈絡膜和視網膜3層組織,其中視網膜布滿感光細胞和神經纖維,是負責視力清晰的關鍵。而視網膜會隨著眼軸拉長而逐漸變薄,嚴重時容易產生破洞、剝離,引發黃斑部出血等病變,甚至有失明的風險。 -
用眼過度早發性白內障比例增 多功能人工水晶體提供新選擇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899眼睛內的水晶體是1個具有雙凸透鏡形狀的透明體,富含蛋白質且無血管組織供應,當可溶性蛋白質逐漸變為不可溶性蛋白質後,透明的水晶體就會變為混濁,影響視力清晰。眼科醫師陳逸川解釋,健康的水晶體應具備彈性,就像單眼相機的伸縮鏡頭,可以調節遠和近距離的焦距,若逐漸失去彈性,霧化混濁後就看不清。通常40歲之後會出現100度的老花度數,表現在閱讀距離約33公分處會變得有些吃力,直到5、60歲後,白內障的現象才會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