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非類固醇
-
兒童關節炎逾六週 當心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68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光永表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的少年或幼童,需及早就醫檢查和確認,掌握治療黃金期,才能免於關節遭破壞或永久變形,影響肢體行動。 -
慢性肌腱炎難癒 骨科震波治療幫助復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43肌腱是肌肉末端形成的細長帶狀組織,附著於骨頭上,協助將肌肉的力量傳到骨頭,以帶動關節,但是當肌腱負擔過重,或是施力不當,並且反覆引起肌肉發炎反應,就可能產生肌腱炎。由於特定部位疼痛無力,患者甚至無法完成日常生活很多基本的動作,像刷牙、洗臉、穿衣、吃飯等,帶來極大的不便。 -
中學生濫服止痛藥 當心成癮又傷身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776教育部與食品藥物署公布最新學童用藥調查結果,有31%的國、高中生會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但53%的人完全不知道止痛藥有每日服用上限。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署君指出,國內青少年濫用止痛藥的情形嚴重,主要與家長濫服止痛藥有關。如一個月內超過4天以上頭痛,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找出病因、對症下藥進行治療。 -
氣溫驟降 心顫患者易引發缺血性中風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24從事運動傷害防護多年的楊老師,去年秋冬因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而倒下,只剩下眼睛能動,所幸治療後肢體動作完全恢復,但還是造成小部分記憶損傷,四肢活動情況也沒生病前靈活。 -
孩童關節腫痛 恐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79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醫師表示,台灣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的發生率為每1萬名孩童有3.8人,盛行率為每10萬人有19.5人,每年約800多人在國內醫院定期追蹤治療。臨床從1歲多的幼兒到高中生都有,高峰期發生在 11至15歲。
-
針灸被證實 可緩解經前症候群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060在過去,想要緩解這些惱人的情形,往往都只能透過症狀治療,或是透過藥物調節雌性激素,讓荷爾蒙恢復平穩,達到減緩不適的目的。現在,對於這些經前症候群嚴重,但是又不想服用藥物的女來說,已有新的解決方法。根據美國的研究,在東方行之有年的針灸可以適度緩解經前不適與經期疼痛的症狀,這項研究刊登在《實証補充與替代醫學雜誌》(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上。 -
腹痛不簡單!別輕忽身體警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43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腸胃科主任楊瑞能指出,人體腹腔存放許多重要器官,只要有一個器官健康出問題,或是體腔內組織發生異常,都可能引起腹痛。由於腹痛原因眾多,患者在就醫前最好盡量觀察記錄細節,作為醫師診斷時的參考。以下將分述並介紹各種常見的腹痛成因。
-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 脊椎骨折機率高3.3倍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582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周昌德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之間,男性罹患比例約為女性的3倍。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時全身僵硬不能動,不僅脖子、腰背都僵硬,無法動彈,還會增加脊椎骨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