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類風濕性
-
有咳嗽常常好不了的困擾嗎? 小心是「支氣管擴張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05新竹台大分院胸腔內科張嘉凌醫師說明,支氣管擴張症是一種支氣管病態永久擴張的疾病。當支氣管壁因為某種原因受傷或被破壞後,黏膜纖毛功能變差,使分泌物無法被有效的清除,導致慢性且反覆呼吸道感染及發炎,進而加重支氣管壁的破壞,形成惡性循環。 -
肩頸硬梆梆有解 痠痛專題幫你找原因、給解方、助修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80《NOW健康》針對現代人文明病,特別推出「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專題,從原因、紓解和治療3個面相,幫你找出原因,對症治療,解決肩頸痠痛問題! -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好與壞 「一分鐘微笑量表」告訴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1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蔡世滋董事長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有治療目標,臨床上常用「DAS-28」分數來評估疾病活動度,區別為疾病緩解、低疾病活動度、中疾病活動度與高疾病活動度等4種等級。 -
關節痛絕對不能默默忍耐 破解類風濕性關節炎10大迷思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20類風濕因子RF(Rheumatoid Factor)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的參考檢查之一,其他原因也可能導致類風濕因子RF陽性,而且有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類風濕性因子RF會呈現陰性。 -
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心B肝復陽風險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54最近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及風濕免疫科共同發表1,937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各類型免疫抑制劑治療長期追蹤結果,發現除了莫須瘤具有最高的B肝復陽風險,「恩瑞舒」(一種CTLA-4融合蛋白,可以讓免疫T細胞活化剎車)也具有B肝復陽風險。 -
小關節病變恐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68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內科教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俊宏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是國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由於患者本身因免疫系統失調,會把自己的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關節發炎、變形,甚至會導致內臟器官發炎與侵犯,可能危及性命與生活機能。 -
壓力、勞累、氣候變化、重口味食物 都容易誘發這種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2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明翰說,「反覆性風溼症」像不定點也不定時的炸彈,無法預測更難以捉摸,最典型的主訴是「痛的地方跑來跑去」,而且通常抽血和X光都沒有明顯異常。 -
認識自體免疫疾病全身性紅斑狼瘡 這些相關症狀必了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69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副院長&風濕免疫科主任楊登和表示,「全身性紅斑狼瘡」病如其名,有些病人初期症狀輕微時,看起來似乎不太需要擔心。一旦症狀來得又急又猛,就像攻擊性很強的狼,可能引起急性發炎反應,進而破壞腎臟、心臟、肺部健康導致尿毒症、心包膜發炎積水、肺部肋膜積水等,發病部位難以預料,不可太過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