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風濕病
-
2天1碗半櫻桃 可減低痛風發作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305痛風是一種關節炎所引起的尿酸結晶,累積在關節的地方,會造成患者難以忍受的疼痛和腫脹,很常發生在大腳趾的關節。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美國有項研究發現,痛風病患每2天吃1碗半的櫻桃,痛風發作的機率就可以減少35%,並刊刊在《關節炎和風濕病期刊》(Arthritis & Rheumatism)中。 -
降尿酸藥物 能大幅控制痛風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78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嘉哲指出,痛風是常見的「國民病」,但痛風盛行率高居不下,其實與民眾錯誤認知有關。許多痛風患者常自行吃止痛藥,急性痛風發作時不就依治療,反而先到國術館以推拿治療,甚至認為痛風就完全不能碰豆製品。 -
關節紅腫當痛風 久病不癒恐是僵直性脊椎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78痛風是國人普遍的文明病。然而有些症狀雖類似痛風,卻出現在不同部位,或發作情形不同於一般痛風症狀,使得多數患者未加以注意,一直將其當作痛風治療,又遲遲不見改善。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吳彥林表示,病患如遭遇類似情形,必須就醫檢查其他可能的關節性病因,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
類風濕性關節炎 藥物安挺樂通過健保給付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4127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各個年齡層皆可能發生,但以女性居多,比例上又以40歲以上的婦女較高。病症大多發生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初期有關節紅腫熱痛的症狀、關節暫無破壞性改變;中期開始出現輕度的軟骨破壞、鄰近肌肉萎縮,而關節尚未呈現畸形;到了晚期,關節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纖維性或骨性的僵直,並伴隨廣泛的肌肉萎縮、關節嚴重變形,影響生活和工作能力。
-
健保給付長效生物製劑 類風濕關節炎新福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77國外研究指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病後2年內就會離開職場,在職者也有高達53%至82%需要請病假,一年總天數高達46天,比起一般健康人足足多了35天。因此,類風濕性關節炎越早治療,緩解的機率越高,患者健康狀況、生活品質、職場競爭力以及生產力都能夠被保留。 -
新觀念!類風濕性關節炎個人化醫療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324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陳瑋昇主治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的治療方式,個人化醫療強調了解病患間的差異性,因為遺傳、基因、免疫系統與環境間的交互影響,會使每個人罹病後的病況進展有所不同、對治療的反應也不一,透過新的生物技術進行檢測或評估,就能針對每個病患的個體化差異,有效且精確地調整治療策略,達到治療成效。 -
早用生物製劑 中重度類風濕關節炎控制佳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107林口長庚免疫風濕科羅淑芬教授表示,COMET在歐洲、拉丁美洲、亞洲等70個試驗中心進行臨床研究,結果發現中重度RA患者,提早使用生物製劑恩博注射劑併用MTX藥物治療,可防止關節骨骼繼續損壞;而併用兩種治療方式與單獨使用傳統療法相較,其完全緩解率前者高於後者達64%。 -
反聖嬰今冬寒又長 類風濕性關節病友多注意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