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食品中毒
-
雞排香酥多汁好邪惡 專家提出國民美食安心吃3步驟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690賴坤明表示,炸油的好壞,直接影響雞排品質與人體健康,應觀察店家的炸油,若看起來顏色深、有黏稠感、表面有大量細泡沫、大量冒煙,就表示店家所用的炸油已經變質,購買前請再三思。 -
天熱食品保鮮不易 食物中毒比例增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897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代科長王明理指出,食品中毒定義為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食品出現相似症狀,病因大宗為病毒、細菌、天然毒,而組織胺(Histamine)就屬於天然毒的1種。王明理表示,組織胺是在腐敗魚肉(如鮪魚、鯖魚、鰹魚、秋刀魚、沙丁魚等)中常見的1種化合物,對熱安定,故不易以加熱方式加以破壞,一旦產生就不易去除。 -
夏季急性腸胃炎高峰 微生物汙染是禍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96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近2年的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發現由細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案件數中,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位居前4名。一般微生物生長最適當的pH值介於6.5至8.5,因此食品加工時,常透過酸化讓pH值降至4.6以下,避免微生物生長;而乾燥脫水,降低食品水活性,也能延長保存期限。 -
「露客」看過來! 野炊5原則遠離食物中毒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467在自然環境下野炊煮食,好不愜意,但是要把食材帶到營地烹煮,可能至少需要4小時,為了避免食物存放或烹調不當,導致食品中毒,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露客」們可以遵循以下野炊事項,確保玩得開心、吃得放心。 -
拉肚子該止瀉?還是緩瀉? 專業藥師破解迷思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9840拉肚子時該吃「止瀉劑」還是「緩瀉劑」?雖然治療腹瀉的「止瀉劑」與治療便祕的「緩瀉劑」名稱很像,但這2種藥物在療效及副作用卻恰好相反,有人傻傻分不清,腹瀉時吃了「緩瀉劑」,結果適得其反。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葉爵榮建議,應先尋求醫師診斷、評估,才能對症下藥,緩解症狀。 -
為「好兄弟」備普渡祭品 食藥署提醒3大母湯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13每逢農曆7月的中元普渡,是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民眾會為「好兄弟」準備許多三牲素果、零食、餅乾等祭品,但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罐頭、鮮食等普渡食品,到底該如何挑選呢?又該如何正確保存及食用呢? -
網購食品潛藏風險 留意配送與保存溫度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246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表示,2016年抽驗「畜禽蛋奶類」網購即食食品,項目包含衛生指標菌及五種主要食品病原菌,其中一成即食食品衛生指標菌超過衛生標準或檢出病原菌,其餘九成衛生狀況良好。 -
貝類年進口逾8千噸 明年起得附官方衛生證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007海鮮類若受到汙染,不知情的民眾吃下肚恐引起食物中毒,例如:2012年,一家連鎖吃到飽餐廳有200位消費者,因吃到受諾羅病毒病感染的進口生蠔而腹瀉,政府單位因此擬定相關法規,自明年起,無檢附官方證明之貝類業者,無法隨意進口貝類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