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餐飲業
-
憂餐廳成防疫破口 消基會公開108家自助餐廳搜查結果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455由於都會型的消費型態外食者眾多,為了解提供外食的餐廳是否作好完善的防疫措施,讓消費者能有安全的外食用餐環境和餐飲內容,消基會近日特別發動北中南高4地志工針對自助餐廳進行防疫措施調查,就此調查結果除了提供給消費者或餐飲業者參考,同時也提供給政府防疫部門作決策或防疫措施的參考。 -
歐洲疫情告急確診率高死亡率也高 考驗各國醫療能量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25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武漢病毒(COVID-19)宣布全球大爆發後,以色列、澳洲、紐西蘭採用非常強烈手段,不論本國或外國人,只要入境全部都要隔離檢疫14天;但英國卻反其道而行,讓病毒在社區發展,希望得到群體免疫力,但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民眾就非常危險。 -
早餐店油煙惹民怨 環保署積極推動空汙防制方案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113環保署統計,去年總共受理327件早餐店油煙空汙投訴案件,顯示許多居民不滿早餐店油煙問題,認為這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甚至提高罹癌風險,政府有必要加強管理。 -
低溫來襲大嗑火鍋 市府抽檢58項火鍋料結果出爐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169寒流低溫來襲,許多火鍋店前大排長龍,有些人則是自行選購火鍋料,在家裡開鍋。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108年度火鍋料產品抽驗結果,共抽驗58件,其中1件手工板豆腐違規添加防腐劑「苯甲酸」(標準為不得添加)。 -
天熱食品保鮮不易 食物中毒比例增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900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代科長王明理指出,食品中毒定義為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食品出現相似症狀,病因大宗為病毒、細菌、天然毒,而組織胺(Histamine)就屬於天然毒的1種。王明理表示,組織胺是在腐敗魚肉(如鮪魚、鯖魚、鰹魚、秋刀魚、沙丁魚等)中常見的1種化合物,對熱安定,故不易以加熱方式加以破壞,一旦產生就不易去除。 -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疼痛 醫:強忍非好漢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520今年61歲經營餐飲業的男性患者,12年前的某天早晨,因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突然發病,造成全身關節劇烈疼痛,動彈不得,生活無法自理,痛楚對他來說就像滿清10大酷刑,且曾經長達3至4年無法從事最愛的籃球運動,每次經過球場只能望著籃框嘆氣。 -
皮膚病占職業病第一名! 美髮業者最易紅腫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16常接觸藥水、洗髮劑的美髮業者,戴上手套容易忽略頭皮觸感,但少了那一層保護,雙手容易紅腫癢,最常發生職業性皮膚病!成大醫院環職部兼任主治醫師的皮膚科醫師王伯智指出,職業性皮膚病的皮膚病變一開始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而慢性的皮膚病變通常不易根治,可能降低生活品質。而且紅腫、脫皮的四肢容易造成他人觀感不 -
限塑大躍進 明年起餐廳內用禁一次性塑膠吸管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217台灣限塑政策再往前邁進一步!繼2018年元旦限塑新制上路後,許多餐飲店家不得提供塑膠袋,環保署日前又公布了三階段「減量塑膠製品」進程,預計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提袋、塑膠吸管、免洗餐具、一次用飲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