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馬偕紀念醫院
-
填不飽的孩子! 「小胖威利」需要社會溫暖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058中華民國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長、台灣小兒遺傳權威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蔡立平醫師表示,「小胖威利」就是「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因第15對基因染色體的缺陷所致,由於患者大腦下視丘和飢餓蛋白出現異常,造成持續想進食、無法擁有飽足感,因而過度肥胖,容易罹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濾紙血片篩檢 提早發現黏寶寶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101「台灣第一型黏多醣症新生兒篩檢的先驅計畫」是由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沛、主治醫師林翔宇、醫學研究部副研究員莊志光,及檢驗醫學部技術主任王敦仁組成研究團隊,自2008年底起,針對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淡水、新竹及台東等院區新生兒,率先使用乾燥血片及酵素活性螢光定量分析法,進行大規模第一型黏多醣症篩檢。 -
解救肝硬化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新發現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83由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施壽全與眼科資深主治醫師曹友平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胜肽中,PEDF 34型短胜肽可抑制肝臟星狀細胞活化,不僅能減少肝纖維化,還可減緩肝硬化;PEDF 44型短胜肽則能直接刺激肝臟幹細胞增殖,幫助肝臟自行修復。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於《美國病理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並獲得美國專利。
-
國際醫療轉介平台 貿協促18家院所異業結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410台灣官方指定國際醫療轉介平台醫美生,在外貿協會與行政院衛生署的見證下,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北醫、萬芳、雙和)、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馬偕紀念醫院、亞東紀念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玩美牙醫集團等18家醫療院所簽下合作備忘錄,顯示台灣發展國際醫療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
預防食道癌 飲食習慣不馬虎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550由於食道是人們每天使用相當頻繁的器官,種入口的食物都一定會過食道、最後才達到胃部,因此,食道癌的發生與「吃」有密切關係。雖說截至目前為止,醫學界對於食道癌發生的原因仍無定論,不過可以發現,經常食用速食、熱食、口腔衛生習慣不好、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民眾,都比較容易罹患食道癌。 -
台灣寶寶溢吐奶問題多 七成五腸胃不適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29嬰幼兒營養是這次學會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倪衍玄理事長表示,國內每4個寶寶就有3個曾出現因餵奶造成的溢吐奶、脹氣等腸胃不耐受現象,尤其又以發生在1歲以下嬰兒最常見。 -
胃腫瘤90%屬惡性 預防應從飲食習慣做起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6223發生胃癌的主要原因,大多歸咎為飲食習慣的改變,民眾除了注意生活飲食,也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提早治療,避免遺憾發生。普遍而言,若確診為胃癌,以外科手術切除為目前主流治療方式,但只有在癌症末期,或不適合切除的患者,才會建議採用化療。此外,為預防癌細胞復發、提高術後存活率,通常手術切除後,多以化療作為輔助外科手術的治療。 -
小時候胖不是胖? 未來罹心血管機率高三倍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為響應2012世界心臟日主題「婦幼安心 全家歡心」,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舉行記者會,提出的「安心7要」(Life is simple 7),並在基金會網站設置「安心小超人」衛教遊戲本供民眾下載,呼籲全家大小一同檢視生活型態,遠離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