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骨刺
-
姿勢不良恐引來頸性眩暈 這些族群應特別小心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567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分析,像作業員、工程師等需要經常維持同一姿勢的職業,或者長時間低頭、用不正確姿勢滑手機、使用3C產品,長期下來便可能造成頭頸部血流不暢而引發「頸性眩暈」。 -
低頭族長骨刺以為漸凍症 未及時治療恐四肢癱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03黃啟訓強調,頸部脊髓受壓迫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四肢癱瘓;而漸凍症發病後3到5年也會四肢癱瘓合併呼吸衰竭,由於兩者有時表現非常類似,但治療方式完全不同,診斷上需要小心區分。 -
小腦萎縮症病因複雜 中醫治療掌握2大原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447目前西醫針對小腦萎縮症並無任何有效治療方法,只能採取B12等神經促進劑、銀杏或阿斯匹靈來加強活化神經及血液循環的保守治療;中醫認為須探討五臟病因,小腦萎縮症患者多以腎虛、脾胃虛,氣弱和血虛為主,必須對症治療,可望改善病情。 -
胸悶手麻找無病因 竟是頸椎間盤軟骨破裂導致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752楊小姐在2年前1場車禍中腳部韌帶斷裂,當時以為只有腳傷,沒想到頸椎第3節到第5節間的椎間盤軟骨也破裂,壓迫到脊椎神經,引起交感神經症狀,包含胸悶、胸痛,且一躺平壓迫更嚴重,經脊椎微創外科主任洪祥益使用「頸椎間盤切除及融合手術」移除破裂的椎間盤,再使用融合器穩定頸椎,讓骨頭得以生長後,症狀立即獲得改善,術後第2天已能下床行動自如,也終於能好好躺平睡覺。 -
骨頭缺損如何補? 常見5種補骨醫材停看聽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54國內骨科權威、嘉義長庚醫院榮譽院長許文蔚指出,補骨醫材使用範圍廣泛,例如,切除腫瘤後所造成骨骼缺損、重複置換人工關節所引起骨缺損等情況。此外,再處理骨刺、神經壓迫時,必須採用減壓手術,術後打人工骨釘,如果自身骨頭不足,也需要補骨醫材。 -
老翁早年車禍病根未除 椎間盤突出頸痛手麻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346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腎為先天之本,中醫治療頸椎骨刺和椎間盤突出,講求治根本,一方面治療麻痺和疼痛感,另一方面加強肝腎功能和血液循環,除前1個月療程兼顧內外調理,後續仍應配合吃藥粉三個月來鞏固療效,方能收取最佳成果。只要身體調養好,自然能抵抗衰退,除非再遭受車禍、外力重擊等,否則治療好後五年內的復發率極低。 -
婦人下背痛逾半年 確診揪出薦髂關節病變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8348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黃伯仁說明,婦人疼痛範圍從臀部後面、腹股溝前面到大腿外側,且10年前曾因車禍發生壓迫性骨折,做過胸椎骨釘融合手術。經評估症狀後,另外安排特殊理學檢查,終於找到婦人疼痛的根因在薦髂關節。 -
老奶奶坐骨神經痛不良於行 中醫針灸緩解不適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502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俊昌表示,梁奶奶因右側下背、臀部、大腿後側疼痛,導致步態跛行,走路時無法以右腿承重,久坐時右臀部除了疼痛外,更有針刺感,故只能側身將力量放在左臀部,睡覺時更無法伸直大腿,僅能彎曲躺且無法翻身,故經常失眠,自述疼痛指數高達7至8分,令她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