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體質
-
全台每4個成人有1人面臨高血脂危機 中醫降血脂這樣做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29天氣炎熱,不少民眾會選擇手搖飲、冰淇淋、剉冰等食品來消暑降溫。但這些高油、高糖的飲食習慣是導致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的主因之一,也會提升未來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從中醫觀點來看,高血脂患者常有「本虛標實」的問題,建議可以從活血化瘀、健脾袪濕等方式進行治療,透過改善氣血循環與身體代謝機能達到降血脂的效果。 -
轉骨方非萬靈丹!太早服用或太補 當心生長板提前閉合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624中醫的「轉骨方」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階段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關鍵在於掌握正確的服用時機,並搭配適合體質的藥材,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中醫師吳宛容說,如果太晚服用轉骨方,可能就會因為錯過生長時機而成效不佳;至於太早服用轉骨方,或是使用補性太強的中藥,不僅容易導致性荷爾蒙增加,除了造成性早熟,亦會使生長板提早閉合,反而影響身高發育。 -
蕁麻疹、濕疹、汗皰疹、乾癬 常見皮膚病中醫排解有方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425鄭愛蓮醫師強調,在經過這段「過渡期」之後,濕疹症狀會明顯好轉,發出的小水泡也會愈來愈少,排毒回到正常排泄路徑,皮膚病灶經過結痂、脫落和修復,就能恢復正常。然而,門診中也常遇到有患者無法撐過排毒期,先去西醫打針吃藥,待緩解後再來尋求中醫調理,如此一來又得從頭開始。 -
膽結石未及時治療 7旬翁竟併發感染性肝膿瘍險敗血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591名年近7旬、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男性,因右上腹疼痛及高燒送醫,經診斷為急性膽囊炎,治療後返家休養。不料1個月後病情急轉直下,再度出現腹痛、黃疸,伴隨深色尿液、反覆高燒及畏寒等症狀,入院時甚至已有嗜睡現象。經診斷確認為「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進而引發肝囊腫(俗稱肝水泡)二度感染形成肝膿瘍」,所幸在接受內視鏡取石與膿腫抽吸治療後,病況逐漸穩定。 -
果汁果乾暗藏陷阱?不只缺這營養素 不小心就超量下肚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940風乾或醃漬水果在製造過程中會因光、熱,使得營養素破壞殆盡,像植化素最怕光和熱,且風乾水果的體積變小,進食時很容易過量,愈吃愈多。營養師張斯蘭舉例,以葡萄和葡萄乾來比較,10顆葡萄和10顆葡萄乾都是約1份水果的份量,但只吃10顆葡萄乾往往是停不下來的,可能一吃就是20顆,不知不覺就吃了2份水果的份量,再加上有的果乾會添加梅子粉等調味,熱量就會變得更高了。 -
美顏針不動刀改善肌膚老化 愛美人士追求自然美新選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26許懿心院長解釋,美顏針是運用傳統中醫針炙結合中醫經絡理論與現代審美需求,透過細針刺激面部肌肉與筋膜,活化局部血液循環與膠原蛋白增生,進而強化臉部輪廓與肌膚彈性。這樣的刺激有助於提拉鬆垮肌肉,改善臉型不對稱、細紋、暗沉膚色,甚至對輕微的眼袋或嘴邊肉也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
打呼表示熟睡?睡眠呼吸中止反覆缺氧 恐提高失智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41你知道「打呼」不只是影響別人睡眠的問題,更是嚴重的健康警訊?三軍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孟繁俊主任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疾病,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甚至失智與惡性腫瘤等一系列健康風險。 -
控制濕疹3大關鍵 中醫:忌口、少刺激、穩定生活節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437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指縫乾癢到讓人忍不住抓破、手臂紅腫脫皮,每天都在跟皮膚問題對抗。根據統計,台灣有超過1/4的人都曾受濕疹所苦,雖然不是大病,但嚴重者會影響生活、學習、工作與睡眠品質。那麼,濕疹到底可不可以根治?中醫師陳怡如表示,只要有耐心、配合治療,加上調整生活習慣與飲食,就能大幅減少濕疹發作的頻率,甚至讓皮膚回歸穩定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