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髖關節骨折
-
骨鬆症患者注意! 7大指標中1就符合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17根據2020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學會骨質疏鬆症治療指引建議,骨鬆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可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目前骨鬆藥物在健保給付已更為完整,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也有了不同的選擇,為再次骨折的極高風險患者提供更積極且更方便的治療選擇。 -
僅彎腰使力竟骨鬆性骨折 50歲以上女性4人有1人骨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51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矯正科主任陳衍仁指出,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50歲以上的台灣女性,每4位就有1位罹患骨質疏鬆症,比率達25%,至於50歲以上男性也有超過10%遭受骨質疏鬆威脅,未來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不僅會造成生活品質下降,更增加失能臥床的風險,死亡率也相對增加許多。 -
居家防疫運動量大縮水 骨骼與肌肉流失恐造成嚴重後果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28近期國內Covid-19疫情減緩,居家防疫政策見效,日前也從3級警戒降低至2級警戒,大多數人也開始慢慢恢復正常生活。但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提醒民眾,居家防疫可減少肺炎感染機率,但有1項健康重點可別輕忽! -
骨鬆會要命? 顧好骨本從補對鈣開始做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03根據臨床經驗,骨鬆性骨折病人中,超過一半未能持續追蹤,以為治療好骨折就沒事,忽略骨鬆問題,往往1、2年內就再度骨折。值得注意的是,鈣是合成骨質的重要原料,黃榮泰表示:「即使已開始藥物治療,只用藥不補鈣,也會影響延緩骨鬆的效率,而治療效果不好,更容易降低病人的信心、放棄治療,形成惡性循環。」 -
骨質疏鬆悄悄來襲 近8成患者直到骨折後才知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29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表示,邁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症已成嚴重議題,在50歲以上女性中,每3位就有1位因骨鬆而骨折;男性每5位就有1位,比率相當高。 -
銀髮族髖關節病變疼痛問題多 置換人工髖關節停看聽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030髖關節是人體站立或行動時支撐人體重量的主要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並與軟骨、滑液膜及纖維囊組成;當發生嚴重髖關節炎、類風濕性髖關節炎、髖關節骨折、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等,造成正常髖關節被嚴重破壞而不能行使正常功能及活動時,病患通常會感到非常疼痛。當保守治療方式無效時,可能就要考慮置換人工關節。 -
名人跌倒事故頻傳 專家建議訓練肌耐力要趁早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277國健署統計,跌倒在65歲以上民眾事故傷害死亡原因中佔第2位,每10萬人就有24.61人跌倒身亡。65歲以上老人相較於其他年齡層,事故傷害死亡率偏高,過去一年有高達一成六老人家曾經跌倒,高達56.3%是在自己家裡跌倒。 -
骨鬆老人跌倒 恐釀壓迫性骨折臥床不起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492食藥署指出,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比率逐年增加,患者容易骨折,併發多項症狀。一旦髖骨骨折後,常無法自立生活,需要長期照護,且經常再度發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