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血
-
多發性骨髓瘤易被忽略、復發難治 組合精準治療搶時機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10224在台灣,多發性骨髓瘤與淋巴瘤、白血病並列為三大造血系統癌症,但民眾對於多發性骨髓瘤的認識卻相對模糊。多發性骨髓瘤是現況無法治癒的血液癌症,好發於高齡族群,常見症狀包括貧血、骨痛、高血鈣及腎功能異常(CRAB症狀)。儘管醫學不斷進步,疾病仍會反覆復發,且每次復發的腫瘤負擔更高,緩解期縮短,最終成為頑固型多發性骨髓瘤。首次治療通常是病人獲得最深入、長時間緩解的關鍵機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施宣任醫師強調,早期深度治療對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
勃起功能障礙年輕化! 年輕男人「硬度不足」打擊自信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0044中醫治療採整體性考量,會視個別差異對症治療,對於糖尿病患的陽痿,體力較差就補強體力;腎陰不足採滋陰補腎;腎陽不足則壯陽氣、補精固精為主,合併調理脾胃及腎,搭配促進血液循環藥物,以降低血管硬化的機率。 -
肥胖與心臟病的距離! 肥胖恐造成心肌損傷甚至心衰竭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8056大家都知道,肥胖會增加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而這些疾病又會進一步導致心臟病。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肥胖本身不僅僅是心臟問題的「幫凶」,過高的體重可能會直接對心肌造成傷害甚至心衰竭。肥胖對心臟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即使沒有高血壓、高膽固醇或糖尿病等明顯的心臟病等危險因子,肥胖本身也可能對心肌造成隱蔽的損害,增加心衰竭的風險。郭志東醫師呼籲,重視體重問題,並採取積極的措施來保護心臟健康。通過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和管理壓力,可以有效控制體重,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
台大團隊打造全方位醫學級減重計畫 助你建立易瘦體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767一位台大醫院減肥班學員林小姐分享:「我今年57歲,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壯』,直到開始吃高血壓藥,才發現脂肪過多不是好事......」台大醫院指出,該學員從多次嘗試自我減重失敗,到成功減去8公斤、血壓藥可以減半,靠的不是節食、斷食或激烈運動,而是一場由台大醫院專業醫療團隊全方位陪伴的「行為轉變」。 -
背痛不一定是肌肉拉傷? 恐是高血糖引發血糖性神經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231宜蘭61歲譚先生是來自中東的台灣女婿,喜愛美食加上本身經營餐廳,導致他罹患糖尿病,長期靠藥物控制病情。半年前開始譚先生出現背部、腹部疼痛,甚至痛到無法入睡,到羅東博愛醫院全人疼痛照護中心檢查才發現是糖尿病的罕見神經併發症-血糖性神經痛。 -
青光眼恐悄悄偷走視力? 「眼壓檢測」追蹤助穩定治療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904「醫師,我點了這麼多藥水,為什麼眼壓還是控制不好?」這句話幾乎每天都在青光眼門診上演,也是多數患者在面對治療困境時的焦慮心聲。亞東醫院眼科部朱怡靜醫師指出,青光眼最大的挑戰在於早期幾乎沒有症狀,一旦視神經受損就是不可逆,而其治療關鍵在於及早發現、規律追蹤。 -
丹娜絲過後上週高雄新增6例類鼻疽本土病例 其中2人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806丹娜絲颱風過境南部地區,疫調顯示,上週6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居住於高雄市,其中2人死於類鼻疽併發肺炎及敗血症,另4例仍在住院治療中。丹娜絲颱風過境帶來大量降雨及驚人風力,羅一鈞提醒,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及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透過接觸傳播、吸入性感染等管道,以致颱風後1個月內確診個案明顯增加。由於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提醒上述高風險族群,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 -
高血壓是疾病根源 國健署「安心血壓站」預防勝於治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8352全台罹病人數多的疾病為高血壓,患者超過500萬人,113年高血壓慢性處方箋多達1163萬4481件。為了有效預防,國健署、台灣高血壓學會提出「722原則」,「7」連續7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2」每次量2遍,取其平均值,透過正確的量血壓方法,才掌握血壓值,預防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