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鐵
-
新冠病毒常見「氣溶膠傳播」 哪些公共區域最危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8在防疫前半場,我國表現優異,本土個案還是維持零星散發,但感染源不明案例持續增加,哪些場所潛藏最多病毒風險呢?感染科醫師認為,密閉空間內的塑膠表面風險最高,例如:捷運、公車、高鐵等座椅及手把,就相當危險,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
【新冠肺炎累計355例】首例本土無來源嗅味覺喪失個案 墾丁人潮塞爆指揮中心發布國家級警報細胞簡訊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75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分別為6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病例。全球累計1,074,272例確診,分布於181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270,473例、義大利119,827例、西班牙117,710例、中國大陸81,639例及德國79,696例為多;病例中58,053例死亡,新增6,838例,以義大利14,681例、西班牙10,935例、美國7,077例、法國6,507例及英國3,605例為多。 -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突破百萬】指揮中心:搭捷運公車不戴口罩最高罰1.5萬 醫院全面禁止探病3種情況除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04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患者現已突破百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社交距離注意事項」,交通部同時宣布民眾未戴口罩禁止搭乘台鐵與高鐵,但捷運與公車當初未明確規範。今(3)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未戴口罩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違者將罰最高1.5萬元罰鍰。同時禁止探病規定,衛福部強調有特別容許情況。 -
社交距離公眾聚會指引原則 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975陳時中表示,即將宣告公眾聚會指引,大原則就是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人與人間隔距離,所有聚會場所包含餐廳等處,所有人都不應該近距離接近,必須保持安全距離。但如果在難以保持間距場合,例如捷運與高鐵等交通工具,就必須戴上口罩,座位密集的辦公場所,如果座位難挪動,最好也戴口罩。 -
4日起入境須居家檢疫者 自機場返家不得搭乘大眾運輸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35交通部航政司司長葉協隆表示,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警告(Warning)地區回台,都需要居家檢疫14天,但從機場回家如果搭乘大眾運輸有一定風險,因此交通部訂定,如果境外回台需要居家隔離,一定要用小行車載送,不得搭捷運、火車、高鐵等,任意搭乘將處10萬元至100萬以下罰鍰。 -
白牌司機妹妹確診為第23例 鑽石公主號包機確定延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63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23例台灣武漢病毒病例,在1月27日與第19例一起家族聚餐吃飯,因記者會約前10分鐘才知檢驗結果,目前僅掌握患者有些咳嗽,相關接觸者正在追查。統計家族群聚當天聚餐11人,已確認5位確診,其餘6人採檢陰性,相關接觸已採檢189人陰性,24人檢驗中。 -
補鐵食物搭配維生素C 幫助提高鐵質吸收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80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之一,而一般成年女性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5毫克,成年男性為10毫克。如果想要透過食物補鐵,主要來源有2種:(一)血鐵質鐵(Heme Iron):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二)非血鐵質鐵(Non-Heme Iron):大部分存在於植物性食物。 -
缺鐵缺氧恐釀肥胖體質 均衡飲食享「瘦」健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15社團法人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指出,研究發現,缺鐵的人運送氧氣的效能較差,而發胖者更可能有缺鐵風險。這是因為體內脂肪過多會釋出發炎訊號,肝臟就會生成鐵調節蛋白,進而減少鐵質的吸收,也不讓細胞內的鐵釋放出來,最終造成身體缺鐵、缺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