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齡者
-
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 預計明年納入安寧個案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93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於12日在南港展覽館「第五屆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舉辦「在宅急症照護政策與實務對話論壇」,展開對話以期民眾更瞭解「在宅急症照護計畫」的重要性,今年7月健保署大力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呼應賴總統健康台灣政策,也在醫界與社會各界努力下,共同打造樂齡社會,提升國人健康。 -
人口老化新希望 科林助聽器貼近患者心聲給予滿分照護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772根據國發會的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率,就會高達20.8%,即代表台灣會從高齡走向超高齡社會,老化加速居全球第1。而內政部統計也顯示,台灣65歲以上聽損人口從2019年的100萬人倍增至200萬。這一群邁入或即將邁入65歲以上的高齡者,同時也是一路打拼創造經濟奇蹟的戰後嬰兒潮,因為這群人所帶來的人口老化商機也絕對不容小覷。 -
老人憂鬱易失智? 醫師教你分辨關鍵差異及早發現預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24根據1份2024年6 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Open)》的研究指出,憂鬱症狀與老年人之後的記憶力衰退狀況有高度雙向關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台灣年長者的自殺率一直是所有年齡層最高,主要是高齡者就醫率不高,缺乏病識感,容易與失智症混淆,研究中提到監測記憶變化,將有助於辨識及預防憂鬱與失智症。 -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臺師大:中高齡教育設計精緻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22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提升台灣的高齡照護將是一門重要的功課。臺師大於12日發布「中高齡教育政策建議書」,並指出中高齡教育設計精緻化的重要性。臺師大呼籲政府應該提出相應政策,讓學習及早融入高齡人口的生活,幫助中高齡者擁有自主及獨立的能力,維持生理、心理、人際互動及精神方面的健康。 -
樂當銀髮族不被憂鬱所束縛 做好退休規劃充實耆老生活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793預防老年憂鬱,不分年齡,大家不應等症狀發生才處理,而是要及早做準備,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呼籲民眾,退休前先做好退休後生活規劃,擬1份人生清單,幫助自己在退休後建立目標、完成夢想,同時保持正面思考,維持健康生活態度 -
對抗高齡化社會2大神經退化性疾病 活性硒助延年益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250陳乃菁醫師提醒,並不是所有形式的硒都能被人體有效利用,只有「活性硒」成分能夠經人體代謝轉化為硒蛋白,發揮抗氧化和消炎作用。活性硒能夠形成約25種不同的功能性硒蛋白,每種硒蛋白分別在身體的不同系統中發揮重要的保護作用。除了抗氧化、抑制病毒,這些硒蛋白還能調節免疫系統、促進排毒和維持生殖健康。 -
高齡化新解方!智慧健康照護跨域創新實踐 從桃園出發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6873台灣在2025年,65歲以上人口預計將達485萬人佔人口比例20.8%,正式進入高齡社會。隨著高齡化趨勢的加劇,醫療需求增加和醫療支出的上升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利用數位科技解決這一挑戰,成為當前醫療領域的重要課題。 -
中高齡就業促進法三讀通過 確保65歲以上壯世代就業權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464「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修訂內容為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至少每3年應訂定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計畫,包含推動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職場友善、推動銀髮人才服務、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之部分時間工作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