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黑便
-
肚子痛別再忍了! 全台每百人就有5人深受胃潰瘍之苦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40新竹台大分院外科部林聖傑醫師表示,在台灣消化性潰瘍的盛行率約 10%,其中胃潰瘍就佔了一半,也就是說每100個人就有5個人受胃潰瘍所苦! -
胃切半40年後解黑便竟罹癌 殘胃癌發生率高出常人6倍
癌症新知 / 胃癌4486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指出,所謂殘胃癌是胃癌的1種,是指胃或十二指腸良性疾病,而切除部分的胃達5年以上,由剩餘的胃發生的原發性癌症,據統計殘胃癌佔胃癌的1%~5%,好發於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約65歲。 -
「胃腸道基質瘤」不是胃癌 兩者最大差別關鍵在這裡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524胃腸道基質瘤並不是胃癌,胃癌病灶通常從黏膜開始生長,並呈現潰瘍;而基質瘤生長於黏膜下層,黏膜表面完整,因此沒有明顯症狀。胃腸道基質瘤一般是根據腫瘤大小與顯微鏡下的細胞特性來判斷惡性度,趁早期進行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晚期腫瘤已轉移,則需以標靶藥物控制。 -
罕見壺腹癌難確診 家族性腺性息肉患者屬高危險群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7692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基金會表示,壺腹癌是罕見癌症,如果腫瘤阻塞膽管或胰管而引致不適,就有機會提早發現,但如果腫瘤是往周邊擴散則較難察覺,如有不名原因肚子痛、黃疸、發燒,就應提高警覺。前教育部長吳京於2008年年初也是因壺腹癌病逝,享年74歲。 -
八旬嬤罹肝癌 標靶放療免開刀栓塞風險
癌症新知 / 肝癌394780歲的廖奶奶因食不下嚥且暴瘦就醫,檢查診斷為肝癌三期末,腫瘤大小約9公分,但奶奶年事已高,家屬擔心開刀或栓塞風險過高,過了9個月之後才再度就醫,發現腫瘤竟已達12公分,且頂到橫膈膜,後經「標靶真光刀」放療,兩周後原有的腹痛大幅緩解。 -
婦人持續血便拉不停 膠囊內視鏡精準定位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184持續拉出大量鮮血,這可會要人命!51歲楊小姐連續4天拉出大量鮮血,就醫時嚴重貧血,經過緊急輸血仍未有起色,還是持續解出血便,做了1次胃鏡、2次大腸鏡、1次電腦斷層血管攝影,還是未能找出病因,最後透過膠囊內視鏡檢查,才確診為小腸出血,經過肛門小腸鏡止血,才停止拉血。 -
肝硬化腹脹水腫 中藥治療成效佳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11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睿珊說明,蔡先生去年11月底因肝硬化在他院住院治療一個月後,出院後持續服用利尿劑來減輕腹脹及雙腳水腫,但治療反應並不理想,不僅症狀反覆,且服利尿劑後易感到頭昏不適,加上體力差、全身明顯倦怠,必須中斷工作,在家休養。
-
中醫治癌臨床心得(三):癌症的生命危險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204每次化療後,白血球降至指數3000以下表示生命只剩一半,700以下有生命危險,這代表化療藥物傷害骨髓很嚴重。雖然西醫會打生長激素來提升白血球,那只是治標而已,並非針對真正原因治療,免疫功能下降是化療藥物所傷害,生長激素無法清除骨髓裡化療藥物的熱毒,所以白血球上升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