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165
-
認識瘧疾!奎寧的歷史與青蒿素的突破 改寫人類抗瘧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250「藥博士 正藥說」於臉書貼出衛教訊息,文中指出,瘧疾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甚至在西元前2世紀的中國古籍中就有記載,這是由瘧原蟲(Plasmodium)引起,透過受感染的雌性瘧蚊(Anopheles) 叮咬傳播,感染肝臟和紅血球,導致反覆發燒、寒顫、頭痛、嘔吐,嚴重時可能引發貧血或多重器官衰竭。 -
健康蔬食風潮!北榮推醫療飲食新篇章 3餐建議這樣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571近年來健康蔬食的風潮席捲全球,不僅節能減碳,促進環保永續發展,還能改善身體健康,因此世界各國無不積極參與,醫療機構為高碳排行業,也應盡一份心力。臺北榮總發表健康環保蔬食3日套餐的設計原則:不含任何肉類,使用碳排較低的雞蛋、豆腐、牛奶及其製品,以蕃茄、芹菜、九層塔、洋蔥、薑、蒜等食材增加風味,選擇台灣在地當季蔬果,並儘量減少使用加工製品。 -
流感公費藥物使用將調整 早產兒腸病毒重症奪命引關注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268疾管署公布今年第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1個月新生男嬰(早產兒),2月中旬因呼吸窘迫收住兒童加護病房,3月中旬出現血氧低、心搏過緩、肝炎、血小板下降等敗血症症狀,3月17日不幸死亡;經檢驗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不過,家庭接觸者,或是住院時間所接觸的醫護人員、同病房患者等都無感染腸病毒,目前感染源待釐清。疾管署呼籲,請準媽媽及照顧者加強個人衛生並留意嬰幼兒健康,醫療院所、產後護理機構等應落實感染管制措施。 -
天氣冷呼吸道疾病易傳染 疾管署籲:民眾打疫苗防重症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129本週冷氣團持續發威,易提高呼吸道傳染病發生機率,疾病管制署今(18)日表示,目前國內外新冠疫情持續,加上近期元宵燈節活動等人群聚集頻率增加,疾病傳播風險仍高,須持續注意重症病例發生風險,呼籲民眾注意保暖的同時,別忘了儘速接種JN.1疫苗,尤其是感染易併發重症及死亡的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請從Moderna及Novavax兩種廠牌擇一接種,可預防重症住院的保護效益達50至60%。 -
泡溫泉安不安全?民眾忽視這些細節 放鬆不成反增負擔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104《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泡湯注意事項」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發現「慢性病患者」泡湯的風險最受關注,尤其是心臟病與高血壓族群。便有醫師提醒「溫差過大可能對心血管造成衝擊」,入浴前應避免身體直接暴露於冷空氣中,並控制水溫與浸泡時間,以免血管劇烈收縮或擴張,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
健康從小把關! 北市衛生局:學齡前兒童篩檢3月開跑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96健康從小就要好好重視,蛀牙、肥胖等皆是兒童常見疾病!為了守護孩子們的健康,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3歲以上未上小學之學齡前兒童,每年1次口腔、身體(體位判斷、頭頸、眼位、胸廓、心雜音及泌尿生殖等)以及視力或聽力篩檢服務,而114年學齡前兒童健康篩檢日預計自3月3日開跑,屆時將由16家合約醫療院進入幼兒園篩檢,呼籲家長踴躍讓孩子接受檢查。 -
別誤解愛滋病!民眾不知「U=U」 汙名化成防治挑戰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8031依據2023年進行的愛滋防治政策民意調查結果,有關愛滋病毒量測不到即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認知度部分,疾病管制署直言,僅5成民眾表示了解「U=U」的概念,顯示此概念並未普及。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台灣目前愛滋感染第1線治療處方單錠複方藥物,只要1天1顆,愛滋感染者便能控制病毒量,期望透過正確的衛教資訊,讓大眾更加瞭解愛滋病毒傳染途徑與「U=U」觀念。 -
口罩藏異容! 婦人下顎突出、鼻翼變寬竟罹肢端肥大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93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怡文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