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2023年
-
罕病團體盼建「綠色通道」 加速罕藥給付援助罕病病友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909賴清德總統於11月23日出席罕見疾病基金會獎助學金頒獎活動致詞時表示,1個國家的文明指標是弱勢族群能否在這個國度自在生活,而今照顧罕病病友已成為國家政策。11月28日於立法院厚生會下設立的「罕見疾病權益促進委員會」即是要往此目標邁進。委員會期待從制度、實務照顧、臨床治療、新藥引進之預算及給付,與法規等各面向之討論,共同協助罕見疾病病患與家庭提升治療可近性並增進生活品質。 -
居服人力雪崩式下滑! 居盟提4大建言盼政府積極改革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06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結合全台居家服務單位及12位專家學者, 20日提出 《長照3.0居家照顧服務政策建言書》,涵蓋4大策略方向,力促政府推動更完善的居家照顧政策。會中衛福部白姍綺簡任技正代表衛福部,在劉建國、廖偉翔、陳昭姿、王育敏、 陳菁徽、邱議瑩及蘇巧慧等跨黨派7位立委的見證下,接下居盟理事長涂心寧遞交之「長照3.0居家照顧服務政策建言書」,期待透過公私部門的對話,能共同推動長照3.0的改革。 -
台灣兒少生活滿意度逐年下降! 壓力與失眠成健康隱患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165兒福聯盟最新調查《2024年兒童福祉調查報告》揭露了台灣兒少主觀生活滿意度持續下降的嚴峻現況。報告指出,2024年台灣學童主觀生活滿意度平均僅為68分,較2023年下降了5.5分,與《學齡兒童健康行為調查》(HBSC survey)世界平均75分相差7分,意味著我們的下一代正面臨著越來越不快樂的危機。 -
早產兒染RSV重症率高 醫籲比照日韓放寬單株抗體給付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6735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病程快又猛,是造成嬰幼兒肺炎與細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因,尤其對肺部發育及免疫功能不成熟的早產兒,威脅更鉅。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千名嬰幼兒因感染RSV而住院,高達9成為2歲以下的嬰幼兒;而早產兒出生3個月內感染RSV,住進加護病房比例高達7成!為響應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攜手早產兒基金會一齊推動「遠離RSV,按月接種加追蹤」。 -
馬偕黏多醣症篩檢領先全球! 縮短治療時間獲期刊認可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767先天性遺傳疾病黏多醣症是一種罕見疾病,新生兒出生時外觀完全看不出來,但隨著體內愈來愈多的黏多醣堆積無法正常分解時,會造成器官不可逆的損傷。馬偕兒童醫院研究團隊率全球之先,透過26萬名新生兒的大規模篩檢,成功找出9例黏多醣症4A型病例,進行早期酵素替代療法,完全掌握患者治療的黃金時間,該成果於2024年12月榮登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醫學遺傳學」(Genetics in Medicine)。 -
奇美推「全期護理」模式 術前、術中、術後全方位照護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9065歲的黃女士,去年2月因為罹患乳癌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接受乳房切除手術。考量術後可能影響神經血管或肌肉骨骼系統,造成患側疼痛及活動度受限,影響病患心理健康。奇美醫院開刀房團隊透過手術全期訪視,提供個別化的護理指導。並與物理治療師合作,教導手臂運動復健降低潛在風險。術後定期電話訪視病人情況,並於回診時至開刀房進行上肢活動功能評估。透過手術前、中、後3階段的手術全期訪視,如今黃女士已復原良好。 -
洗腎最怕發生透析低血壓 安南醫院引進AI系統預警危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02安南醫院近年著眼於整合人工智慧(AI)技術與醫療品質提升(QI)計畫,導入AI輔助以提升醫療照護品質,並與中國醫藥大學、成功大學合作開發「透析血壓管理系統」,運用AI技術即時監測與預測患者透析過程中的血壓變化,不僅具備高達87%的準確率,在接受者操作特徵(ROC)曲線下面積更達95%以上,顯示具有極佳的預測能力。 -
肝膿瘍與大腸癌成正相關! 醫籲定期檢查長者更要小心
癌症新知 / 腸癌7330臺北榮總感染科林邑璁主任研究發現,得到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很高的比例帶有大腸的病變。臺北榮總過去13年共有112位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接受完整的大腸鏡檢查,其中有45位(40.2%)病人發現有大腸腺瘤性息肉,12位(10.7%)病人發現有大腸癌,大腸病變的比例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