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50歲
-
多發性骨髓瘤易被忽略、復發難治 組合精準治療搶時機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10424在台灣,多發性骨髓瘤與淋巴瘤、白血病並列為三大造血系統癌症,但民眾對於多發性骨髓瘤的認識卻相對模糊。多發性骨髓瘤是現況無法治癒的血液癌症,好發於高齡族群,常見症狀包括貧血、骨痛、高血鈣及腎功能異常(CRAB症狀)。儘管醫學不斷進步,疾病仍會反覆復發,且每次復發的腫瘤負擔更高,緩解期縮短,最終成為頑固型多發性骨髓瘤。首次治療通常是病人獲得最深入、長時間緩解的關鍵機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施宣任醫師強調,早期深度治療對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
皮蛇病例逐年增!帶狀疱疹如何預防? 接種疫苗可防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99近年來,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病例逐漸上升,特別在中高齡族群中發病率明顯攀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任許智恭提醒,帶狀疱疹與水痘由同一種病毒引起,潛伏於體內多年,當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復發,後續神經痛可能造成長期困擾,而接種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
突破晚期攝護腺癌治療瓶頸! PSMA抗原檢測診療合一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067374歲的服飾業退休老闆蔡先生,早年健檢發現PSA偏高,誤信只是尋常的發炎,拖了4年,再次因「蛋蛋緊緊的」就醫,檢查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癌細胞轉移全身,陸續接受手術與荷爾蒙藥物等治療,但治療一段時間後,病症惡化,屬於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幸好後來透過更精準的PSMA正子造影檢查,發現適合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第一次治療後便明顯緩解疼痛、精神恢復,不僅重拾日常,更在高爾夫團體賽中奪冠。他以自身經歷呼籲:攝護腺檢查不可忽視,及早發現才能守住健康人生。 -
長期疲累又查不出病因?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上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917你是不是經常覺得疲倦不堪、睡再多也沒用?小心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累,而是「慢性疲勞症候群(CFS)」在作怪。醫界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相當嚴謹。根據定義,必須出現至少6個月以上無法解釋的極度疲勞感,而且無法靠休息緩解,還必須排除其他可能導致疲勞的疾病(如肝炎、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才能確診。 -
乳房切除術後持續疼痛! 醫阻斷痛覺神經傳導解除困擾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03548歲的林小姐因乳癌做了右側乳房全切除手術,但術後一直覺得很痛,雖然回診服用止痛藥但疼痛仍無法緩解。疼痛超過半年令她相當困擾,因此選擇到台北慈濟醫院疼痛科門診求助。台北慈濟醫院疼痛科施秉成主任評估林小姐是乳房切除後的疼痛症候群,予以針劑注射阻斷該處痛覺神經的傳導,徹底緩解林小姐的痛感,當困擾解除後,她的生活品質順利提升。 -
乳房良性葉狀瘤勿輕忽 內視鏡微創完整切除重建保健康
癌症新知 / 乳癌1062630歲的許小姐日前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因此至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陳昱天門診。經乳房超音波與粗針切片檢查發現有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考量許小姐的病灶接近乳頭且其他小腫瘤,也無法排除是否為葉狀瘤,最終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手術確認為良性,所幸手術順利,腫瘤完全切除,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
關節退化換全人工膝關節? 條件符合可選半人工膝關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083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主要是把受損的膝關節移除,換上人工關節,以減輕疼痛並恢復行動能力。梁峻銘院長說明,全人工膝關節和半人工膝關節的差別在於,全人工膝關節會放置1塊完整墊片,直接固定在脛骨元件上,重新設定角度、排列下肢活動關節;半人工膝關節僅置換受損部分的關節軟骨。牛津半人工膝關節放置仿人體半月板的活動式墊片,可前後滑動,重新打造可活動式的關節面,有助於恢復關節自然彎曲角度,符合人體工學。 -
停經婦女才會得?破解子宮內膜癌2迷思 注意異常出血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1857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癌症,主要好發於50歲以上、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由於此類癌症早期警訊為陰道異常出血,若能及早察覺並接受治療,存活率相對較高。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女性朋友,應密切關注身體變化,及時就醫診斷,把握治療時機,有效守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