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BRAF基因
-
等了近20年!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BRAF基因雙標靶問世
癌症新知 / 腸癌9727自2005年首款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以來,近20年都沒有專屬標靶藥物,可治療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近年迎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新曙光,終於有BRAF基因突變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使用。 -
跨癌別特定基因知多少? 對應治療藥物健保給付全解析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0737傳統的癌症分類是以癌症原發部位、血液或細胞組織命名,治療也以原發部位癌別為處方用藥的基礎。然而,近年醫學發現不同癌別也可能發現相同的基因突變,即為「跨癌別特定基因」。 -
肺癌精準治療!揪跨癌別特定基因 及早用對標靶助延命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89682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新發生人數首次居10大癌症之冠,而在111年癌症死亡人數排名,肺癌也是高居第1位,讓肺癌名符其實的「新癌王」。而隨著肺癌精準醫療的不斷進展,基因檢測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晚期腸癌新希望!標靶合併化療縮小腫瘤 有利手術治療
癌症新知 / 腸癌81419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直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6,829人,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直腸癌。所幸,沒有發生RAS基因突變的患者,臨床上已有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可使用,有望縮小腫瘤、提升手術切除機會;就算無法手術,亦可延長存活期,為患者帶來長期疾病控制、甚至治癒的希望。 -
晚期甲狀腺癌恐腫瘤侵犯食道、氣管 醫師解析標靶作用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969甲狀腺癌是長得比較慢的癌症,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腫瘤慢慢變大之後,病人可能出現頸部腫塊、頸部疼痛,若影響到食道會出現吞嚥困難,而影響到喉返神經會出現聲音沙啞,或影響到氣管會造成呼吸困難。 -
肢端黑色素癌難治!國衛院找到惡化途徑 治療嶄露曙光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053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沈哲宏助研究員領導團隊與高雄醫學大學及日本九州大學合作,進行跨國肢端黑色素癌研究,以組織免疫染色結合臨床特徵分析87名受試者的癌組織檢體,在惡化程度較高及存活時間較短的受試者檢體發現顯著高量的瞬時受體電位褪黑素蛋白TRPM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1)表達。 -
有「痣」者謹記5大變化 慎防黑色素瘤上身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059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說明,如果身上有痣,可從5個觀察重點,包括:(1)不對稱、(2)邊緣不光滑、(3)顏色不均、(4)直徑大於0.5公分、(5)外觀變大或變化,可作為是否應該就醫的參考依據。 -
黑痣變大出血 小心皮膚癌上身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245735歲從事業務工作的張先生,去年因右耳後頭皮黑痣搔癢,不慎抓傷流血,治療後仍血流不止,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了晚期黑色素細胞癌。起初採用化療但成效不佳,傷口疼痛宛如萬隻螞蟻鑽咬般,讓他徹夜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