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PM2.5
-
櫃姐鼻過敏未根治 空汙釀成鼻竇炎險失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06
李宏信醫師分析,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較為潮溼,一旦受到境外傳入沙塵暴、霾害等細懸浮微粒(PM2.5)影響,伴隨空氣中的塵蟎、黴菌等危險因子,大幅增加眼睛、鼻呼吸道、皮膚等脆弱敏感部位的致病風險。因鼻過敏引起鼻竇炎的患者,可施行鼻過敏翼管神經截除術,及血管凝固術,則不再猛打噴嚏,而切除部分的血管叢,而就不再使鼻粘膜病變而並發鼻竇炎,局部麻醉可在門診進行,治療後不易復發。
-
每天一顆維他命B群 降低空氣汙染傷害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24研究結果發現,這些研究對象在服用了4周高單位的維他命B群之後,抑制了PM2.5在10個基因定位上的效果達28%至76%之多,也就是說,維他命B群能夠降低PM2.5在細胞粒線體DNA的破壞作用,有助於降低懸浮微粒對健康的傷害。 -
換季溫差大空氣品質不佳 過敏患者增4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93
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表示,每到季節轉換之際,門診就多出許多過敏族,空氣中含有PM2.5、細菌、塵蟎等看不見的污染物,是誘發民眾過敏的原因之一。長時間暴露在懸浮粒子的威脅中,容易引起慢性支氣管炎,以致哮喘加重、呼吸疼痛。 -
夜店酒吧未禁菸 空汙竟比紫爆高12倍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144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夜店、酒吧的工作者及消費族群均為年輕人,大家在裡面聽音樂、跳舞、聊天,但部分店家並未禁菸,整個場所有如「毒氣室」,數百人遭受二手菸及三手菸的危害。 -
空汙持續惡化 加重肺阻塞患者病情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28亞東胸腔內科主任級實證醫學中心主任鄭世隆表示,台灣40歲以上成人中,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肺阻塞,以男性居多,主要致病原因為吸菸,其次為暴露在具有油煙、粉塵、或是身處化學物質環境,近年研究則發現,PM2.5細懸浮微粒為誘發肺阻塞的原因之一。 -
多發性肺腫瘤成趨勢 冷凍微針凍死癌細胞
癌症新知 / 肺癌5849醫師指出,隨著空氣汙染問題嚴重,過去好發於60至70歲的肺癌,現在甚至有30多歲就得病的年輕人,而且腫瘤發生的型態從過去的單一腫瘤,轉變為多發性腫瘤的趨勢(即病患的腫瘤有多顆,並且各自獨立、分散在肺部不同位置)。此時,過去以手術、放射線和化學治療三種治療方式已不敷使用,「冷凍微針治療」則提供了肺癌多一種治療利器。 -
空汙對心臟血管殺傷力大 年輕人也遭殃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248根據在美國猶他州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長期間接觸汽車、工廠或是發電廠等地方產生的微小污染物例如PM2.5,在此區年齡平均23歲的的年輕成人中發現,這些空氣汙染會造成他們的血液異常。 -
不吸菸竟得肺腺癌 連醫師也難逃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712在各種癌症治療上,西醫採取的是以化療殺死癌細胞的方式最有效,但藥物無法區分癌細胞或正常細胞,所以連正常細胞也一併殺死,嚴重者殺傷骨髓細胞(西醫稱骨髓抑制),導致免疫功能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引發癌因性疲憊症。治療過程中帶給患者身體的不適,往往讓癌友們失去治療的動力。若能在西醫治療的過程輔以中醫調理,護髓解毒增強免疫,不但能減低抗癌過程的不適,又可加強化療藥物抗癌效果,增加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