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年輕化 中醫輔助調理造福患者

3782
【NOW健康 吳孟瑤/台北報導】
降壓溝
▲血壓偏高時,可按壓穴位來輔助降血壓,如頭頂的百會、手背上的落零五以及耳後的降壓溝。(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49歲徐先生,因從事業務工作應酬多,常常三餐不定時、作息不正常,又沒有運動習慣。去年接受健康檢查時,收縮壓將近200mm/Hg,舒張壓將近100mm/Hg,至醫院就診後,確診為高血壓,必須每天服用2顆藥物,以控制血壓。

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灣約有462萬成人(18歲以上)罹患高血壓,等於是每4人就有1人,其中18至39歲的年輕患者約有36萬人,等於是每21人就有1人,顯見高血壓已有年輕化的趨勢,並非中老年人的專利。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吳佩青表示,「高血壓是沉默的健康殺手」,高血壓初期通常沒有症狀,許多人是在測量血壓之後才知道血壓高,且僅有少數人會出現頭暈、頭痛、耳鳴、眼花、肩頸痠痛或睡不好等症狀。

長期血壓偏高,容易引發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動脈血管硬化、心衰竭、心肌肥大、腎臟病等疾病,提高死亡風險;因此,醫界公認高血壓為影響全球人類壽命第一名的危險因子。

從中醫角度來看,高血壓病性為「本虛標實」,陰陽平衡失調。身體某些部位的循環變差,養分及氧氣不足形成虛證,長期下來,身體偵測到該部位的能量不夠,就會調高血壓讓養分及氧氣送至該部位。

如果單純靠藥物降低血壓,不利身體的自我調整。因此治療上必須先瀉其實,然後補其虛,若有肝鬱氣滯情形者,則給予疏肝解鬱的藥物,調整體質,達到陰陽平衡,並依體質改變生活型態。

以徐先生為例,經中藥調理、調整飲食作息,加上多運動,3個月後徐先生已逐漸停用西藥,且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

吳佩青指出,被診斷出高血壓的年紀輕及初期患者,可能是因壓力大、睡不好、過度勞累而造成高血壓,如果接受中藥合併西醫治療,便有機會停用西藥。

血壓偏高時,可按壓穴位來輔助降血壓,如頭頂的百會、手背上的落零五以及耳後的降壓溝。飲食方面,可多吃芹菜、白菜、番茄、木耳、海帶、菠菜、薺菜等高鉀低鈉的蔬菜,且需少油、少鹽、少糖,避免熬夜多運動,便可防止高血壓上身。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