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天災人禍後遺症 創傷後症候群知多少

2408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重大天災人禍後遺症 創傷後症候群知多少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預防較困難,最好先掌握自己的症狀變化,只要出現焦慮、心悸、失眠等症狀,最好趕快尋求醫師協助。(圖/ingimage)

今年三月間日本東北地區發生規模9的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而台灣在12年前則發生過921大地震,因此令人格外關注。根據精神科門診發現,曾經經歷過921大地震且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災民,因為看見日本大地震不幸事件,而想起當時自己的悲慘遭遇與痛苦情境,於是焦慮症狀再度出現,產生失眠、緊張等反應,不得不求助醫師,此問題也值得身邊的親友多加注意關心。

 一般人遇到重大創傷,除了天災如大地震、海嘯,還有人禍包括被施暴等,可能會出現不安、擔心、緊張、恐懼、害怕等情緒的焦慮性疾病,如果這一些症狀持續不到一個月即已緩解,稱為「急性壓力反應」。精神科醫師林佳琪表示,一旦以上情緒持續加深,會引發失眠、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頭暈頭痛、胃腸不適或注意力不集中失神等身體症狀,會重複經驗創傷經驗的畫面或做惡夢,事發之後會有逃避的心理或避免接觸相關的事物,且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時,即可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過,也有的人,屬於延遲性反應,即在事發後相隔一年甚至兩年才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臨床上定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不論是親身經歷或目睹極大創傷,特別是威脅到生命或極重大傷害時,會產生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感受,如果持續有此情緒反應超過一個月者,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主要有三個症狀,第一是重複經驗包括創傷事件的影像、思考和感受不斷重複出現在腦海或噩夢中;第二是事發後會有逃避的心理與對一般的反應產生麻木,例如避免接觸與創傷有關的事物,以及出現過度生理反應包括持續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或易怒等,進而影響個人社交、家庭和職業功能導致失衡。

 針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需要經過醫師審慎的評估,林佳琪表示,藥物治療合併個人心理治療的效果較佳,也可以視情況實施團體治療。至於藥物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以幫助減少焦慮和其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治療時間一般需要半年左右,原本就有身心科疾病,可能需較久的治療時間,約1至2年。如果不治療,可能會使症狀持續很久,甚至可能出現併發症,包括酗酒、憂鬱、焦慮、恐懼症、藥物濫用等,唯有及時治療才能使症狀明顯改善,透過專業協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讓復原的路走得更輕鬆。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預防較困難,最好先掌握自己的症狀變化,只要出現焦慮、心悸、失眠等症狀,最好趕快尋求醫師協助,與醫師討論、服藥、和回診。透過良好的支持系統與家人的協助,陪伴就是很大的力量,才有機會避免再發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