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重症頻傳 醫:須對症治療

2506
【NOW健康 黃致君/台北報導】
腸病毒重症頻傳 醫:須對症治療
▲ 而家長對孩子的照護,則注意要保持孩子的體力及避免孩子脫水,可試著餵食涼軟易吞的流質食物,如給予涼稀飯、涼牛奶、布丁、豆花、冰淇淋。如果小朋友出現不吃不喝、尿少色深、哭不出眼淚、口腔黏膜乾燥等脫水現象時,可至醫院打點滴補充水分來改善脫水的情形。(圖/ingimage)
 一名一歲八個月林姓男童,疑似被姐姐傳染罹患腸病毒71型,罹病後病情迅速擴大,活力不佳、手腳無力、全身肌肉不自主抖動,送至醫院後,住院二十五天,期間還動用葉克膜,總算救回一命。小孩一旦感染腸病毒,尤其是重症,病程變化快速,若未及時治療,恐引起相當嚴重的併發症。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暨微生物學會發言人黃立民表示,針對腸病毒的治療,目前醫界並沒有特效藥。一般來說,會給予退燒、止痛、止咳、打點滴等治療方式,幫助患者啟動身體的免疫機制來殺死病毒,所採取的是支持性的治療,依據症狀加以施藥,減輕患者的不適。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而病程若進展到重症,醫生常規處理如下:

 咽峽炎──喉嚨很疼,不敢吃東西,口水變多,同時也可能發高燒

《治療方式》: 
醫師多半開立鎮痛解熱的藥物,或是止痛麻醉的噴劑,降低喉嚨疼痛。因為小朋友常因為口腔的水泡及潰瘍疼痛,而不願意吃東西及喝水,有些家長愛兒心切要求自費的藥物,如噴喉嚨後部的藥物回家使用,治標雖然有幫助,但不能減少合併重症的機會。

 手足口病──口腔有潰瘍、手、足、臀部有皮膚疹子、加上發燒等症狀

《治療方式》:
1.以症狀治療為主,如退燒、止痛、預防與治療脫水。
2.若高危險群病患(年齡小於三歲)出現發燒超過三天、肌抽躍與其他抽搐、嘔吐、意識改變、肢體無力等重症前驅症狀時,可能讓患者住院觀察及治療。

 腦脊髓炎──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發炎症狀,持續數天

《治療方式》:
1.及時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2.在維持基本血壓前提下,避免在極短時間內給予大量靜脈輸液。
3.腸病毒71型感染極少出現抽搐之臨床表徵,若病患出現抽搐,可考慮使用抗抽搐藥物或抗癲癇藥物。

 而家長對孩子的照護,則注意要保持孩子的體力及避免孩子脫水,可試著餵食涼軟易吞的流質食物,如給予涼稀飯、涼牛奶、布丁、豆花、冰淇淋。如果小朋友出現不吃不喝、尿少色深、哭不出眼淚、口腔黏膜乾燥等脫水現象時,可至醫院打點滴補充水分來改善脫水的情形。但過度給予靜脈點滴注射反而有害,因此家長與醫師不可給予過多水分。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