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

1987
【NOW健康 彭慧雲/台北報導】
高雄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
▲周志浩指出,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的這名養豬戶,6月18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嘔吐、腹痛、肌肉痠痛、呼吸急促等症狀就醫,6月22日因持續發燒急診住院治療,抽血送驗確認為感染漢他病毒,經治療已康復出院,其它5名接觸者沒有發現不適症狀。(圖/ingimage)

 國內出現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患者為一名在63歲高雄男性養豬戶。病患發病前一個月曾被老鼠咬傷腳趾。由於漢他病毒主要宿主為老鼠等囓齒動物,因此衛生單位已於他工作場所附近捕獲鼠隻,進行檢驗確認鼠隻是否帶有病毒。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提醒,漢他病毒死亡率最高達10%,巿場、夜市鄰近住戶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的高危險群。建議,民眾遵守「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原則,整頓環境,才是防範漢他病毒侵襲的根本之道。

 周志浩指出,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的這名養豬戶,6月18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嘔吐、腹痛、肌肉痠痛、呼吸急促等症狀就醫,6月22日因持續發燒急診住院治療,抽血送驗確認為感染漢他病毒,經治療已康復出院,其它5名接觸者沒有發現不適症狀。

 周志浩解釋,感染漢他病毒,一般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漢他病毒的自然界宿主是老鼠等囓齒動物,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病毒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動物咬到,就會受到感染,潛伏期大約數天至兩個月。

 經追蹤調查,病患發病前一個月曾被老鼠咬傷腳趾,因此衛生單位已派員於病患工作場所捕獲鼠隻,進行檢驗,確認鼠隻是否帶有病毒,並展開滅鼠工作。

 民眾可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同時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清理老鼠容易窩藏之倉庫、儲藏室。如遇到老鼠糞尿,可先用漂白水或酒精先行噴灑,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歷年統計資料顯示,自2001年至2011年共有11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分別於2001年2例(連江縣、苗栗縣),2004年3例(臺中市、屏東縣、連江縣),2006年3例(臺北市、高雄市、澎湖縣),2007年1例(新北市)、2008年1例(高雄市)、2010年1例(新北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