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鞘內注射法 兒童血癌治療新突破

2146
【NOW健康 黃筱雅/台北報導】
髓鞘內注射法 兒童血癌治療新突破
▲ 傳統為預防中樞神經系統癌細胞復發,治療多以腦部放射治療主,但這種作法可能留下不良後遺症。(圖/ingimage)

 俗稱「血癌」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國內兒童癌症第一位,雖然治癒率高,但傳統放射治療可能傷及腦部正常組織,造成孩童日後性徵不明顯、身材矮小,甚至引發腦瘤等後遺症。對此,馬偕醫院兒癌團隊改以在腰椎注射抗癌藥物,不僅沒有後遺症,治癒率更能提高到89%。

 台灣每年新增125名血癌病童,高居兒童癌症第一位。馬偕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教授梁德城表示,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年齡在4歲左右,不過目前治癒率相當高。許多癌童痊癒後都能一路健康成長,不再復發。

 傳統為預防中樞神經系統癌細胞復發,治療多以腦部放射治療主,但這種作法可能留下不良後遺症。梁德城比喻,腦部放射線治療就像腦袋被熨斗燙過,腦部受到全面破壞,以致內分泌中心、腦組織會連帶受損,容易造成性徵不明顯,身材及智力發展出現障礙,更有患者在術後30年發現腦部腫瘤。

 為了改善血癌治療品質,馬偕兒癌團隊自1999年起停止腦部放射治療,全面改以腰椎髓鞘內注射,藉由血液循環,能將抗癌藥物帶入大腦,抑制中樞神經內血癌細胞。雖然較為耗時,但同樣可殺死癌細胞,且不會留下後遺症。

 梁德城強調,通常在病童吃藥及打針等抗癌治療後,血液中血癌細胞消失時,才會給予髓鞘注射,不但可使中樞神經內的血癌細胞大量減少,還能避免把血液中的癌細胞帶入腦部,加重病情。

 梁德城表示,馬偕醫院至今已成功治癒治療152名病童,只要每8週注射1次,經過2年半治療,近9成病童都能治癒,復發率亦降低到1.4%。髓鞘內注射目前已成為全國對血癌病童的標準治療方針。

 馬偕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劉希哲表示,治療期間透過觀察骨髓中的微量殘餘血癌細胞量,可以預測未來復發機率。臨床顯示,注射15天後,若微量殘餘血癌細胞能達到萬分之一以下,約有4成病童就不會再復發,只有不到5%以下患者可能需要自費接受風險高的幹細胞移植,以提昇療效。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