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腹瀉體重下降 慎防發炎性腸道疾病

2149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長期腹瀉體重下降 慎防發炎性腸道疾病
▲ 周仁偉醫師指出,民眾若有長期腹瀉、腹痛、血便、發燒,貧血或體重減輕等症狀,病況時好時壞或反反覆覆時,應尋求胃腸科醫師診治。

 長時間反覆腹痛、腹瀉、發燒、體重減輕、血便的民眾,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入侵!許多患者發病時,頻跑廁所,嚴重者一天跑十幾次,甚至被迫包尿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周仁偉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這是一群慢性、發炎的腸道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兩種,好發於二、三十歲的青壯年族群。主要症狀包括:反覆腹痛、腹瀉、發燒、血便、體重減輕、貧血、營養不良等。隨病情演進,可能因腸穿孔、狹窄、瘻管等併發症開刀切腸,國人應加以重視。

 周仁偉醫師指出,民眾若有長期腹瀉、腹痛、血便、發燒,貧血或體重減輕等症狀,病況時好時壞或反反覆覆時,應尋求胃腸科醫師診治。若經各種內視鏡檢查、放射影像攝影、病理切片等確診為克隆氏症或潰瘍性腸炎,可申請重大傷病卡。除非特殊病況,建議此類病患應優先採取內科治療,以降低發炎造成的腸道破壞。

 藥物治療方面,包含水楊酸抗發炎藥物、類固醇、抗生素、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等。臨床上,透過現有內科藥物,患者可妥善控制病情,少了很多飲食限制,還可如同一般人享受美食,交友、學業、工作也可回到正軌,重拾快樂人生。對於中度至重度患者,若傳統治療無效,仍有生物製劑、手術等其他治療選擇。

 周仁偉醫師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在急性期食用高纖維食物,反易使病情加重。他建議急性期應採低渣飲食,即減少食物經消化後在腸胃道留下殘渣的飲食,如去筋、去皮肉類、精緻穀類、過濾的蔬果汁等易消化、少纖維食物,以減少對發炎腸道的刺激。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