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三伏天灸 調理過敏體質

1938
【NOW健康 周家仰/台北報導】
三伏天灸
▲如有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皮膚破損、嚴重的心肺功能不足、孕婦及一歲以內嬰兒,都不宜進行三伏天灸。

炎炎夏日許多人都感到酷暑難耐,此一季節卻是中醫冬病夏治的好時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主治醫師申一中指出,今年的三伏天為國曆7月18日、7月28日及8月7日,民眾可利用這三天前往醫院做穴位敷貼,調整過敏性鼻炎、經常反覆性感冒、慢性支氣管炎、關節痛、胃病、腰痛、風溼等疾病。

申一中表示,天灸是一種穴位敷貼結合針灸學、經絡學與中藥學的治療方式,由於夏天人體陽氣最旺,冬天人體陽氣最弱,好發於冬季的過敏、氣喘等疾病,利用夏天最熱,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的三伏天來達到冬病夏治的功效。三伏天灸治療簡便,對害怕針刺、注射和服藥的患者更為適宜,連小朋友也容易接受。

申一中強調,在敷貼時,皮膚多會有搔癢或燒灼感,屬於正常反應,但如出現皮膚過敏或皮膚紅癢起水泡疼痛等情況,則須立即停用。敷貼的禁忌為當天不可洗冷水澡或游泳,如有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皮膚破損、嚴重的心肺功能不足、孕婦及一歲以內嬰兒,都不宜進行三伏天灸。

申一中指出,一般敷貼所用的藥劑有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等,依一定比例磨粉,混合薑汁做成藥泥,貼在背部穴位例如大椎、風門、天突,達1至4小時,通過藥物刺激和吸收作用,藉由經絡傳導,疏通經脈,行氣活血,調節臟腑功能及陰陽平衡,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今年的三伏天時間為初伏國曆7月18日、中伏7月28日、末伏8月7日,如果無法於三伏天當天進行敷貼的民眾,也可以在國曆7月至9月8日(節氣白露)這段時間,到中醫門診進行穴位敷貼。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