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癌症中心合作 開發神經母細胞瘤藥物

823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癌症佔兒童死因第二位,排名僅次於意外死亡,每年全國新發病個案數約600人,意謂每年約有600個家庭因而受苦,目前全台有近八千名病童正與病魔奮戰;其中,神經母細胞瘤為第四大常見的兒童癌症類型,僅次於白血病、腦瘤及惡性淋巴瘤。

  IBM與日本千葉癌症研究中心,以及千葉大學研究人員,透過世界社群網格,投入治療神經母細胞瘤藥物的研究計畫。神經母細胞瘤為第四大常見兒童癌症類型,目前缺乏有效長期控制腫瘤的藥物;而透過世界社群網格的資源,研究計畫預計可在兩年內進入實驗室階段,並找出有效改善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藥物。

  神經母細胞瘤的起因不明,但醫界多半認為它是由交感神經節和腎上腺發育過程中,細胞不正常分化所引發的惡性腫瘤。神經母細胞瘤好發於兩歲以下兒童,治療後復發機率偏高,病患平均存活率低於40%。根據台灣兒童癌症基金會,台灣每年約有30多位神經母細胞瘤的新發個案,其中70%在診斷時即為疾病高危險群,預後十分不好,治療成績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世界社群網格與日本千葉癌症研究中心,以及千葉大學合作的「打擊兒童癌症」計畫,將利用全球電腦用戶自願捐出的閒置電腦資源,從三百萬種可能的藥物中,找出能阻滯誘發神經母細胞瘤三種蛋白質成長的藥物。此項計畫將改善神經母細胞瘤的藥物治療方式,讓病患有更多的自主性,把療程與治療計畫變得更符合個人需求,或鎖定特定的治療方式,進而讓患者從更具智慧的醫療照護系統中獲益。

  千葉癌症研究中心所長中川原章(Akira Nakagawara)博士表示,未來在世界社群網格的免費運算資源支援下,將有更長足的進展。假若僅以我們自己的電腦資源,可能得花上一百年的時間才有所突破,但現在有了全球超級電腦的輔助,預計可在兩年內完成計畫,並進入實驗室研究階段。

  中川原章博士的研究發現,一種名為TrkB的蛋白質,在惡性神經母細胞瘤患者體內的濃度偏高,且會助長癌細胞增生。世界社群網格,將針對可能治療此種疾病的藥物,進行繁複的化學模擬研究,希望從中找出對TrkB、ALK及SCxx這三種發病誘因有反應者,然後再進一步展開實驗室研究。所有研究成果都將公開,供整體科學社群參考與使用,以加速癌症生物學及藥物研發領域發展。

  在台灣,台大醫院也於2007年成立台灣神經母細胞瘤治療團隊與病友會,從去年開始和千葉癌症研究中心展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神經母細胞瘤的成因及治療方法。團隊中,負責化學藥物治療的小兒血液腫瘤科張修豪醫師解釋,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手術切除及放射線治療。

  許多病童的神經母細胞瘤,很難完全開刀切除乾淨,化療藥物不僅副作用大,效果也有限;再加上小朋友的放射線治療,有許多範圍和劑量上的限制,所以整體的治療成績仍不理想。目前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缺乏有效長期控制腫瘤的藥物,希望藉由IBM世界社群網格的加入,找出有效控制腫瘤,並且副作用少的新藥物,將會是病童之福。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