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訓後肌肉會變緊繃、彈性變差,若沒有按摩疏通,血液會不流通、循環變差,心臟供應血液時就會太費力,進而影響心肺。(圖/ingimage)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好不容易開始重訓了,怎麼腳血管硬化得更嚴重?」一位68歲張董事長,在聽醫師分析血管彈性檢測數據時,有了這樣的疑惑。
張董長期處於決策管理的靜態工作,血管彈性狀況一直以來都維持在1500至1600cm/s的最高狀態,但最近動脈硬化檢查卻發現數據居然飆高到2200cm/s,顯示下肢動脈硬化有明顯加重的狀況。張董表示自己久坐的時間跟以前一樣,只是開始進行2、3個月的重力訓練,不過血管健康卻反而退步,為此感到不解。
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表示,進一步詢問張董在重訓後是否有把緊繃的肌肉推開?因為腳動脈硬化可能是因肌肉僵硬所引起,一問之下,果然是由於運動後沒有按摩肌肉,且張董聽了院長講解後才回想起,難怪重訓完常覺得腳怎麼比不運動時還笨重且偶爾還會抽筋。
林美秀解釋,重訓後肌肉會變緊繃、彈性變差,若沒有按摩疏通,血液會不流通、循環變差,心臟供應血液時就會太費力,進而影響心肺。她建議,運動後一定要按摩放鬆肌肉,以恢復原本的彈性,半年後再來檢查血管硬化狀況是否改善。張董聽從囑咐2、3個月後,再次追蹤動脈硬化數據,果然又回復以前的數值。
根據研究顯示,肌肉老化從30歲開始,肌力每10年下滑8%,70歲後加速,每10年減少15%的肌肉量。林美秀提醒,鍛鍊肌肉只能靠運動,但是不要只著重於重訓或有氧,暖身、重訓、有氧、伸展缺一不可;運動前先做暖身操再開始重力訓練,接著有氧運動,重訓後有氧可提高有氧運動效率,最後一定要伸展,舒緩僵硬的肌肉,才是完整的步驟。
延伸閱讀
-
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新藥給付 健保署12月再行討論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307健保署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罕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病人的症狀程度差異很大,但其嚴重程度與SMN2基因數越少和症狀發作年齡越小有關。目前關於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之藥品「Spinraza」許可證之適應症為「治療2歲以下發病確診或只有2個SMN2基因數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人。不適用於已經在使用或惡化到須使用呼吸器每天12小時以上且超過30天之病人」。 -
講座報名/老人肌少症問題多 劉伯恩教長輩體重管理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1455劉伯恩醫師指出,銀髮族追求健康的體態,首要目標應是提高自身的肌肉量,因為肌肉流失容易導致跌倒、起身困難、膝蓋受傷、免疫系統降低等情形,也會造成生活上的種種困擾。那麼銀髮族在生活飲食上面,該如何增加和維持肌肉量?做甚麼運動能有效改提升肌力?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
男子為練肌肉瘋狂健身 全身遍布「激痛點」動彈不得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955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楊潤表示,近年來國內運動風氣盛行,許多人養成健身、慢跑等習慣,各縣市大型運動中心、健身房林立,門診也發現,運動傷害個案明顯增加。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肌肉疼痛、身體緊繃、關節活動越來越卡、足底筋膜炎等症狀,這些都與遍布全身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有關。 -
重訓只練上半身不練腿力 專家:錯誤健身反傷身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901臺科大電資學院團隊開發「智慧教練」動態影像捕捉分析系統,經測試100名大學生後發現,8成大學生動作錯誤,不僅增加腰背與膝蓋負擔,長久下來恐致運動傷害,還會造成髖關節外擴,甚至骨頭錯位,體態越練越糟。 -
陽光男拍照微笑臉僵 竟35歲就罹腦梗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269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腦中風好發於6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終生發生率是6分之1,但近年來年輕型腦中風個案越來越多,45歲以下中風人數更是逐年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07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為第4位,共奪走11,520條寶貴性命。中風的失能後遺症會帶給患者生活上的不便,持續就醫也會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的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