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你是貓派還是狗派?」毛孩、主子、貓奴……這些耳熟能詳的新語詞攻佔了生活圈,萌萌的牠們總是讓人忍不多看幾眼,《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針對2020年第1季的網友討論做社群研究調查,纏鬥已久貓狗大戰的結果,以及飼主們平常都在討論什麼話題1次解答!
▲貓與狗討論聲量表。(圖/OpView提供)
網路萌寵大戰 貓皇霸氣居上!
隨著動物萌寶成為大家親密的家庭一份子,兩者登記認養數量皆逐年增加,根據農委會調查顯示,整體來說家犬數遠大於家貓數。但在現代都市生活裡,隨著居住空間成本不斷上升、住所面積降低,相較於需要大量活動間的狗狗,貓咪的認養成長趨勢大幅高於家犬。
至於網路上,即便沒有飼養寵物,對於可愛療癒的毛孩話題、圖像更是無差別的吸引大眾追捧,其中個性獨立反骨的貓主子,隨著生活型態改變,討論聲量更是遠高於狗狗的100多萬則,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貓與狗聲量關鍵字雲。(圖/OpView提供)
關係投射:貓寵似皇上 愛犬如家人
到底網友們是怎麼看待這2種萌萌生物,讓我們進一步分析提及兩者常見的的關鍵字,發現最特別的就是各家主人們對自家寵物的愛稱與身分的轉換,狗狗的部分,愛狗人與愛犬間的關係則如同家人般親暱,飼主們常自稱為爸媽,像「帶我的狗女兒去拍寵物攝影」或是「弟弟又在撒嬌求散步」。
而愛貓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樂於戲稱彼此主僕般的上下關係,常供俸貓咪們為「皇上」、「主子」,把自己當成「鏟屎官」、「貓奴」,不僅要準備貓皇們的御膳「飼料」、「罐罐」外,還得仔細的挑選貓砂,深怕惹得主子不開心。
▲貓飼主關注話題聲量與好感度。(圖/OpView提供)
貓奴們對寵物保險有興趣 寵物溝通爭議多
在討論的熱度上,貓奴們較關注日常所需的相關面向,如貓砂、貓抓板等寵物用品,以及關乎貓咪健康的飲食等等寵物用品與飼料為主,像是飼主憂心寵物進食問題,在挑選上就會關注配方與適口性,以天然健康的食品為主。
來到醫療的部分,尤其是寵物沒有健保的情況下,寵物保險更受到飼主們的關注,各家寵物險方案與心得推薦皆受到討論,也在所有面向中博得網友最高的好感度。相反的,好感度最低的則是寵物溝通,雖然寵物溝通是寵物型Youtuber中很夯的話題,但沒想到它是所有話題中最不受歡迎的吧?原因是多數網友保持半信半疑,對只有一面之緣的溝通師保留遲疑態度。
▲狗飼主關注話題聲量與好感度。(圖/OpView提供)
狗爸狗媽尋好評寵物美容 托放店家環境是選擇關鍵
回到狗狗身上,在寵物托放照顧話題上,最深得飼主們的好感!當外出無法帶上心愛毛孩時,愛犬寄宿托放的環境格外受到重視,根據觀察留言結果,歸納飼主挑選重點有3個:「親切有愛心」的態度、「可視訊監看」的服務與「乾淨舒服」的環境。另外寵物醫療也是飼主們討論的夯話題,其中比較特別的是「中醫」,有網友表示「之前看有癱瘓狗狗針灸後來到慢慢會走路」、「我的小狗吃他們開的中藥氣色好很多」,寵物針灸、中藥調理讓部分對西醫成效不如預期的網友有另外的選擇。
另外好感度低但卻需求討論高的是寵物美容,但時有黑心店家虐犬而引發網友撻伐,及剃毛失敗、寵物感染患病等經驗討論,使得該面向觀感較差。
綜合觀察寵物的服務層面,因應飼養寵物的數量越趨龐大,也出現了像是保險、醫療、靈媒等特殊的服務,與寵物關係上變得緊密外,也可以發現牠們的需求跟人類越來越類似。藉由貓派、狗派個別的討論話題,不僅希望能讓原本的飼主參考,也讓還在觀望是否要養寵物的人,更加了解養寵物所要面臨的各種情境,例如健康的照護、各種食衣住行都得放在心上,才能做好與寵物長時間相伴的準備!
更多NOW健康報導
新冠病毒與抗體皆陽性? 有抗體未必能全面對抗病毒
敦睦艦隊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活動足跡
延伸閱讀
-
疾管署愛滋病預防投藥計畫起跑 降低感染風險9成以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71配偶或伴侶是愛滋病感染者,或35歲(含)以下自我評估可能會有危險性行為民眾,符合資格可加入「愛滋病毒篩檢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計畫」,藉由預防性投藥,愛滋病預防可達9成以上。 -
癌症治療副作用最難熬 中醫輔助提升生活品質及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251癌症近10多年來一直高居我國10大死因之首,甚至高出第2位的心臟疾病近1倍之多,一般治療為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標靶甚至免疫治療,但是病人接受上述治療時,常常因為副作用引起身心極大不適,甚至放棄治療;例如病人進行化療常出現的腸胃不適、眩暈、落髮;放射治療中常出現的口乾、口腔潰瘍、便秘、腹瀉、張口困難,以及標靶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皮膚炎等,還有末期病人所出現的惡病質,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不適及癌性疼痛,無不困擾病人以及家屬。 -
中醫耳穴貼壓治療可改善失眠 血壓偏高也能同時控制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3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高血壓是內科常見疾病,高血壓伴隨失眠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高血壓病人第1次就診就是因爲失眠。 -
癌症化療免疫系統受損最危險 中醫輔助修復減輕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536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一直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雖然醫療進步,但身體有異樣就要提早就醫,不要等到變嚴重才去檢查,要是檢查結果發現是癌症3C或擴散轉移才去治療,就為時已晚,目前西醫治療癌症主要藉由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 -
清明節前後易犯「春睏」 中醫師建議養肝補氣正當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383羅珮琳指出,在寒冬時,身體處於營養缺乏、體力跟免疫力降低等症狀,此時,氣血走內,皮膚血管收縮,降低熱量散失。到了春日回暖,氣血走表,皮膚血管、汗腺、毛孔均處於舒張狀態,血液流向周邊,大腦供血量下降,就容易引發缺氧現象,讓人頭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