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幼兒癌症多與遺傳和基因突變有關,不容易早期發現與治療。(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癌症大部分都是一定年紀以上,如果在30歲左右確診,可能都會被說成年輕患者,但癌症不是成年人專利,某些癌症在胎兒時期就有可能形成。由於新生兒無法妥善表達,也不知道自己哪裡有異狀,很容易錯過早期治療機會,等到父母發現孩子有些奇怪,就醫確診癌症時,就有可能面臨更大的生命威脅。
小禾馨兒童專科診所院長吳俊厚表示,曾經有1名不滿周歲嬰兒到診所看病,原本來看呼吸道相關疾病,當時有注意到嬰兒眼睛,似乎有白色異常反光,因此建議家長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確診視網膜母細胞瘤。當孩子確診視網膜母細胞瘤,大部分會先希望用化療控制,否則就要摘除眼球。
吳俊厚解釋,嬰幼兒罹患癌症,大部分都是遺傳或基因突變導致,最常見就是白血病,視網膜母細胞瘤也是很常見的型態,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視網膜母細胞瘤最嚴重狀況,為了保命就必須摘除眼球,但如果能夠提早發現與治療,有希望能將傷害降低到最小,減少後遺症發生機會。
吳俊厚提到,基因篩檢可以當作早期發現嬰幼兒癌症手段之一,假使發現特定基因有異常,就能針對可能異常部位提早檢查,包含白血病或視網膜母細胞瘤,如果沒有發病,可以定期檢查確定是否開始有異狀出現,假使確診已經有相關病徵,能夠趁早治療,早期醫療介入有機會讓最壞後果機會降到最低。
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2018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兒童癌症發生率最高為血癌(34.9%),其次依序為中樞神經瘤(20.1%)、淋巴瘤(9.2%)、骨肉瘤(7%)、神經母細胞瘤(6.2%)等。
兒童癌症難以被發現,當小朋友身體不舒服時,往往只能以哭鬧來表現,無法描述自己的不舒服。發現罹癌時,往往已經來不及,因此家長的警覺性很重要,留意到子女有任何異狀需時就應立即求醫。
延伸閱讀
-
白血病居兒童癌症榜首 兒癌病徵「9字訣」家長快牢記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327許多人一聽到兒童癌症,常聯想到白血病,沒錯,國健署首次公布兒童癌症排行榜,第1名即為白血病,其次為淋巴瘤、生殖細胞瘤、中樞神經瘤、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 -
不菸、無家族史卻罹肺癌? 醫警告長期暴露這些超危險
癌症新知 / 肺癌1308「肺癌」位居國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久居不下,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蔡聰聰醫師指出,過往大家都認為有抽菸習慣才會與肺癌有直接關連性,但國人罹患肺腺癌患者有超過5成以上並無抽菸習慣,且近幾年女性罹患肺腺癌的比率逐年上升,且約9成皆無抽菸習慣。 -
歷經9次流產竟是「著床偏移」 基因檢測幫助做人成功
兩性關係 / 不孕症1551新光醫院生殖團隊主治醫師李毅評表示,女性在月經後14天會開始分泌黃體素,子宮內膜會在120小時後,完成受精卵著床準備,但在臨床治療中發現,台灣約有30%女性會有著床偏移,也就是子宮雖然受到黃體素刺激,但最佳著床時間不在120小時後,可能有時間差,案例黃小姐就晚將近24小時。 -
健保署NGS討論會議 傾向小範圍基因檢測給付疾病未定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476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NGS可以單次針對1個範圍基因檢測,當癌症病患需要基因檢查,醫生可以鎖定基因範圍,單次就能檢查1組基因,發現那個基因出現異常,就不用再猜測可能異常基因,檢查陰性卻要再確認窘況,但因檢測價格較昂貴,可以給付疾病、時間點、族群都在討論。 -
婦人無吸菸史肩頸疼痛 檢查發現竟是肺腺癌合併骨轉移
癌症新知 / 肺癌155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表示,上述兩位患者都沒有抽菸習慣,也沒有明顯家族史或呼吸道症狀,且原發肺癌部位不大,但沒想到初次診斷時就發現嚴重骨轉移症狀,令患者十分沮喪與百思不解,不斷詢問:「我生活習慣正常,家中也沒有人抽菸,怎麼還會罹肺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