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樂壇才子陳昇日前因例行健檢,檢查出口腔腫瘤,不得不宣布原訂於年底開辦的跨年演唱會無限延期,震驚樂壇。口腔腫瘤是指口腔內的軟、硬組織出現不正常的增生或病變,腫瘤若為惡性,便是令人聞之色變的口腔癌。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的第5位便是口腔癌。
對於治療口腔癌,一般民眾第一個想法便是須接受西醫的標靶與化療。對此,杏菖中醫診所院長莊振杉醫師表示,口腔癌好發於舌、唇、齒齦、口腔內膜、咽、喉等部位,影響範圍包含發聲、吞嚥、咬合、美觀等問題。其生長部位肉眼可見,中醫藥物可直接觸及,通常預後佳,因此若檢查為口腔癌變,經專業中醫師診斷評估後,也可考慮採取中醫藥治療。
莊振杉醫師指出,若癌症病灶已發生嚴重出血、劇烈疼痛者,則可由中西醫合併治療,已經手術、化療、放療者,也可藉由中醫藥進行傷口修復,增強自體免疫能力,以避免復發或轉移。
門診中曾收治1名50多歲口腔癌中晚期的中年男子,因長年咀嚼檳榔的習慣,後被診斷罹患口腔癌,經手術後仍有語言與吞嚥障礙,經中醫診斷,其脈沉緩濇,給予處方紫根牡蠣湯、十六味流氣飲、夏枯草、浙貝、蒲公英、半支蓮、消積飲等,持續服用4個月。持續追蹤至今,癌症並未復發,且語言表達與吞嚥進食也有長足的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除了治療口腔癌以外,對於術後調理也有提供完整的輔助。多數口腔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後會引發粘膜炎,導致黏膜潰爛、傷口疼痛,也因此無法正常進食,獲取足夠與均衡的營養而影響復原。莊振杉醫師建議,可採用中藥調理與修復潰爛的黏膜,緩解手術造成的腸胃不適與噁心等副作用。並藉由調理脾胃,讓患者的消化吸收恢復正常,取得足夠的自體免疫能力。
最後,莊振杉醫師也提醒,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幾乎是適用於所有病症的黃金準則。民眾一旦發現口腔內有顏色改變(紅、白斑塊)、腫塊、潰瘍等,持續超過2周不見好轉,就應立即就醫檢查。特別是平日有吸菸與嚼食檳榔習慣的高危險群,更應特別留意,必要時應進行病理切片檢查,因為這些都是口腔癌的典型症狀。菸酒、辛辣刺激與滾燙的食物,在長期接觸下都有可能因過度刺激口腔黏膜誘發口腔癌,提醒民眾需盡量避免。
更多NOW健康報導
▸2021隆鼻美學新趨勢 符合這些條件才是漂亮美鼻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相關部落格
延伸閱讀
-
自己煮比較健康? 調味不慎恐高血壓增心肌梗塞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332一直以來保持這樣的飲食觀念,除了有高血壓問題之外,也覺得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都算不錯。直到近期,在女兒的安排下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 -
中醫耳穴貼壓治療可改善失眠 血壓偏高也能同時控制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29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高血壓是內科常見疾病,高血壓伴隨失眠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高血壓病人第1次就診就是因爲失眠。 -
國產新冠疫苗試驗加緊腳步 食藥署:發生副作用速就醫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1261國產新冠疫苗臨床實驗緊鑼密鼓展開,已有上千位受試者參加計畫,衛福部計畫希望下半年國產疫苗能提供國人接種,食藥署提醒,參加國產疫苗臨床試驗,若有身體不適、發燒、嚴重過敏等副作用時,須立即就醫。 -
憂新冠疫苗副作用? 食藥署:抽樣、檢驗、封緘有保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04英國、美國陸續開打新冠肺炎疫苗,但陸續傳出嚴重過敏等不良反應個案,雖然人數不多,但仍讓許多人擔心接種後的副作用。食藥署強調,只要黏有「藥物檢查證」的疫苗,就代表經過食藥署國家級實驗室嚴格把關,民眾可安心接種。 -
癌症化療免疫系統受損最危險 中醫輔助修復減輕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504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一直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雖然醫療進步,但身體有異樣就要提早就醫,不要等到變嚴重才去檢查,要是檢查結果發現是癌症3C或擴散轉移才去治療,就為時已晚,目前西醫治療癌症主要藉由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