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藝人錦雯媽媽生性節儉,常吃隔夜菜,不料,卻上吐下瀉,緊急送至急診就醫,確診為食物中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指出,隔夜菜可以吃,但必須注意保存、加熱,否則容易孳生病菌,引發食物中毒。
張瑄筠說,造成食品中毒的3大病菌為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只要隔夜菜處理得當,加溫超過70℃以上,且不要重複加熱,就可降低食用風險。該如何處理隔夜菜?張瑄筠提出7大重點:
▸重點1:先分裝
在料理大份量菜餚時,如滷肉、燉雞、咖哩等,建議先行分裝。不要整盤上桌,吃剩的再分裝,若菜肴已經沾染到口水,容易增加細菌汙染風險。
▸重點2:在1小時內要放冰箱
當餐沒吃完的食物,或是在外的打包菜,應在1小時內要放進冰箱,以免變質。
▸重點3:注意保存時間
料理過的食物放在冰箱冷藏,最多保存1至2天,不要超過3天。至於冷凍期限最長1個月。
▸重點4:不用電鍋保溫
隔夜菜不宜用電鍋保溫,因為電鍋保溫時,溫度低於60℃,更適合病菌孳生。
▸重點5:需70℃以上加熱,且不可反覆加熱
不管是電鍋加熱,或是微波,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可消滅大部分病菌。復熱以1次為宜,不可反覆加熱。
▸重點6:海鮮類不適合隔夜
海鮮類食物(鮪魚、鯖魚、鰹魚等)不宜當為隔夜菜,應當餐食用完畢。
▸重點7:挑選適合的蔬菜
一般綠色青菜在重新加熱後,顏色不好看,口感也較差,不適合當隔天便當菜餚,建議多使用茭白筍、玉米筍、高 麗菜、蘿蔔、菇類或冷凍花椰菜等。
至於儲存隔夜菜也是1門學問,張瑄筠建議,選擇不鏽鋼與玻璃材質較安全,塑膠容器在清洗時,容易出現刮痕,較易藏汙納垢。此外,應定期清洗盒蓋內側矽膠條環,以免孳生黴菌和細菌。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延伸閱讀
-
南北潤餅你愛哪味? 營養師:做法用料不同熱量差異大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320清明連假來臨,趁著假日安排與家人祭祖掃墓團聚,更少不了來1捲應景美食「潤餅」。潤餅只需用麵粉製成的餅皮包裹已料理好的餡料,包捲後就可以直接食用,方便又美味,受到許多民眾的喜愛。其實潤餅在台灣也分南北2派,叫法跟餡料配方也有所不同。北部的潤餅餡料大多以水煮方式料理,南部的潤餅有些做法甚至豪氣的加入油麵,大幅增添飽足感。 -
吃火鍋少不了蟹肉棒 外層塑膠套該不該脫掉專家給答案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532食藥署於臉書「食用玩家-食藥署」貼文中指出,「蟹肉棒烹煮前記得先把外面的塑膠套拆掉,塑膠材質不建議置於長時間高溫烹煮的環境,建議還是不要嫌麻煩,多一個步驟、多一分保護」。 -
燕麥奶並非「奶」更像豆漿 高纖低脂成時下減重新寵兒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415《經濟學人》更將2019年訂為「純素之年(The Year of the Vegan)」,全球捲起低碳素食飲食風潮,歐美咖啡界以「植物燕麥奶」代替牛奶,不久後台灣知名咖啡廳也加入戰場。 -
高麗菜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 研究發現可降低4癌症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682高麗菜是小吃攤「燙青菜」常見主角,1份燙高麗菜約100克,熱量23大卡,蛋白質1.3克、碳水化合物4.8克,且幾乎不含脂肪,而膳食纖維1.1克,屬於低碳水化合物的蔬菜,適合做為減醣飲食。 -
魚油每日吃多少? 食藥署:EPA及DHA總量5公克以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597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魚油是從魚的脂肪組織中萃取出來,含有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是DHA(22碳6烯酸)及EPA(20碳5烯酸)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