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肺癌是全世界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因第1位。在台灣,肺癌是107年發生率第2高的癌症,僅次於大腸癌。而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雖已連續9年下降,仍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109年共9,629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5分之1(19.2%)。
每年8月1日是「世界肺癌日」,在全球對抗新冠肺炎(COVID-19)之際,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顧肺4招「戒菸、防護、篩檢、警訊」,呼籲共同降低肺癌發生及COVID-19隱形威脅。
第1招:戒菸
「吸菸」是造成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占70至80%,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也會增加肺癌的發生風險,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到30%,這也是許多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另外,吸菸者若感染COVID-19,發展成重症的風險更大,也更容易死亡。因此,戒菸是刻不容緩的行動。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可以撥打免費戒菸服務專線0800-63-63-63尋求專業諮詢,或是參考戒菸教戰手冊,全國也有近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機構,提供專業戒菸治療服務。
第2招:防護
根據國內數據顯示,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有9成是不吸菸的。因此,除了避免吸菸與二手菸害外,同時要減少廚房油煙、遠離空氣汙染或廢氣多的地方。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拒吸二手菸;烹煮時應開啟排油煙機,並多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煮食物;外出戴口罩,回家後,記得用肥皂洗手、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 2.5)的暴露;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空品狀況不佳時,避免戶外活動,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第3招:篩檢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以下稱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但目前國際實證證據僅有對「重度吸菸族群」(抽菸史超過30包/年、戒菸小於15年),可以降低2成死亡;而衛生福利部補助台灣肺癌學會「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之研究」初步研究結果,支持針對具肺癌家族史者進行LDCT肺癌篩檢。
第4招:警訊
瞭解肺部的「警訊」有助提高自我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肺癌和新冠肺炎雖然都有咳嗽、喘不過氣、衰弱疲倦等症狀,但新冠肺炎個案之上開症狀,通常是急性發作,且多伴隨著發燒、肌肉疼痛、味覺及嗅覺喪失;而肺癌通常是持續性或原因不明的咳嗽、喘不過氣;疲倦衰弱現象通常持續超過4周,且多伴隨著咳血(痰中帶血)、胸痛、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等現象。
其他肺癌警訊尚包括:持續或反覆性的胸部感染、肩背疼痛、聲音沙啞或呼吸出現喘鳴聲等。以上症狀也有可能不是肺癌或新冠肺炎引起的,若有相關症狀,建議做好防護措施,儘早尋求醫師諮詢與評估,以免耽誤病情。
在COVID-19疫情下,確診為新冠肺炎的癌症患者有很高的死亡率約為25%,而肺癌患者相較其他癌症的死亡風險更高達1.6倍。建議民眾,尤其是肺癌等癌症患者,務必做好預防措施(正確勤洗手及配戴口罩、避免觸摸眼鼻口),保持社交距離,並經醫師評估後施打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降低新冠肺炎的威脅。
更多NOW健康報導
▸防疫茶當水喝竟畏寒越喝越怕冷 中醫師指出喝錯反傷身
▸打疫苗前先搶購止痛藥備用 含乙醯胺酚成分不只普拿疼
延伸閱讀
-
利用AI篩選!患者做癌症檢查 可縮短1小時內拿到報告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261病人DNA中的生物標記物可以精準地標示出癌症或是其他疾病的亞型,更能有效的為檢測與治療開啟一條康莊大道。但是,通過基因組篩選來尋找這些生物標記物是一個艱鉅的過程,需要靠額外的測試或基因定序來完成。 -
夏天遠離熱傷害! 國民健康署呼籲:熟記「3大要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816月已進入夏天的高溫氣候,今(21)日又逢24節氣中的「夏至」,臺灣的夏天炎熱又潮濕,人若長期處在高溫環境無適當防護措施,身體可能因無法正常調節體溫,容易發生熱傷害的情形。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只要熟記「熱傷害3要訣」,就可一起遠離熱傷害。 -
寶寶發育要靠它!有3成孕婦都缺乏 國健署列迷思宣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270維生素D是媽媽懷孕期間不可缺少的關鍵營養素之一,其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的發育,但根據國民健康署106至108年「懷孕婦女營養狀況追蹤調查」結果,我國20歲以上懷孕婦女之維生素D缺乏的比率為30.2%。 -
Novavax疫苗獲食藥署認可 成人可接種2劑「間隔3週」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87經審查Novavax疫苗的品質、安全及療效資料,整體評估並考量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與會專家建議同意依據藥事法第48條之2規定,核准Novavax疫苗專案輸入。 -
從血清存檔樣本找出隱形傳播鏈 不想參加也有方法可循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6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為了解全國年齡別與地理區域之COVID-19血清陽性率變動趨勢,疾病管制署參考WHO調查指引,以及國際主要機構分析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之方法,將進行「我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俾利作為調整防治政策上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