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有「美顏針教父」之稱的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沈瑞斌醫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廣中醫美顏針灸,並將自己行醫以來的中醫美容心得撰寫成《實用居家漢方美容》一書。於台北寒舍艾美酒店舉行的新書發表會,由「台灣孔劉」梁赫群主持,藝人千田愛紗、余皓然、林莎、潘映竹、《健康2.0》主播鄭凱云,以及小兒科陳木榮醫師(柚子醫師)等多位名人皆到場相挺。
沈瑞斌醫師表示,想讓自己變得更美是一件好事,但是方法要健康,才能長久維持。中醫「美顏針」遵循自然,不需手術、不需麻醉、無副作用,利用針灸刺激的方式,幫助臉部拉提、淡化細紋、斑點、黑眼圈,療程過後能明顯感到雙眼和肌膚都變得明亮,氣色更好,感覺更年輕,因此讓許多藝人也慕名而來。
從針灸原理應用到美容 美顏針深入肌理恢復肌膚彈性
中醫美顏針起源於韓國,是由韓國慶熙大學教授宋貞和醫師於2000年左右開發,2007年開始陸續在日本、美國、法國、德國、希臘、義大利等世界多國授業,宋教授也將此技術親自傳授給沈瑞斌醫師,再引進台灣。
沈瑞斌醫師補充,其實,美顏針原是為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所創的針法,療程後發現患者皮膚變得細緻,甚至有拉提效果,幾經改良後才廣泛應用至美容層面,成為中醫美顏針。
中醫美顏針需精通顏面穴道及人體經絡、經筋、皮部,順應肌肉紋理扎針。藉由刺激皮下的肌肉筋膜,促進臉部氣血循環,代謝老廢物質,並能放鬆臉部肌肉,使肌膚恢復彈力,淡化八字紋、抬頭紋。療程後臉部自然澎潤、氣色好,同時能調整臉部不對稱或鬆弛下垂情形。
解決黑眼圈煩惱 美容同時也改善身體潛在問題
另外像是輕熟女煩惱的黑眼圈問題,沈瑞斌醫師進一步說明,以中醫學理論而言,黑眼圈屬於痰飲和血瘀,美顏針能調節支配眼睛的經絡,使眼周萎縮的血管和經絡獲得甦醒,改善循環障礙,有助於脂肪組織的調節,並恢復眼周的肌肉彈性,因此除了能淡化黑眼圈,也能改善眼部浮腫問題。
此外,中醫美顏針不只有美容臉部的作用,沈瑞斌醫師強調,中醫美容的獨特之處就在於這裡。由於臉部穴道也能反映出身體各器官的狀態,故臨床上可透過療程施作時患者的針刺反應,有機會順勢改善身體的潛在問題,例如水腫、腸胃不適或失眠等症狀。
完整療程連續施作6次 術後加強保濕維持緊緻
美顏針是以0.10mm至0.14mm比髮絲還細的針,扎入皮下肌肉筋膜,痛感很低,療程後無需修復期,可立即恢復正常生活。通常1周施作1次,連續6次為1個完整療程,待臉部問題改善後,再每個月施作1次當作保養即可。美顏針的美容效果與施針數量沒有絕對關係,而是仰賴醫師的專業技術與經驗。
沈瑞斌醫師提醒,即將進入冬季,做完美顏針應加強保濕護理,盡量不咬硬物及口香糖,勿大量攝取酒精,以免造成大小臉或肌膚鬆弛。針灸前避免服用具抗凝血作用的食品,以減少療程後的皮膚瘀青反應。
相關部落格
-
衛福部核准「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 中醫詳解適用族群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8340沈瑞斌曾收治1位76歲的新冠患者,當時已經發展至肺炎緻密斑塊、血氧降低的狀況並住進加護病房,在透過「清冠一號」的治療下,4天後肺炎斑塊變淡轉出加護病房,患者的情況明顯好轉許多,最後順利出院;另1名34歲年輕確診者胸悶、呼吸困難、咳嗽則屬輕症,同樣透過「清冠一號」的治療7天後症狀緩解、PCR轉陰並成功恢復健康。 -
冬季愛吃鍋當心掉入肥胖陷阱 中醫「補瀉」減重不傷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060沈瑞斌醫師提到,臨床曾遇過「健康飲食癡迷症」的1名女性患者,2年下來嚴格控制飲食,只吃川燙青菜、偶爾吃點堅果,低度熱量攝取造成身體代謝異常,引發情緒低落,一到周末假日又破功,體重像溜溜球般上上下下,最後來求醫時比減重前胖了近20公斤。 -
眼袋、淚溝、黑眼圈成青春殺手! 美顏針改善眼周老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30沈瑞斌醫師說明,眼眶周圍的一圈肌肉,叫眼輪匝肌,它能直接箍住眼部脂肪,而眼周肌膚很薄,因此當用眼過度、揉眼的不當拉扯,就容易造成眼輪匝肌萎縮,眼窩脂肪外凸、下垂;再加上隨年歲愈長,老化、膠原蛋白流失及眼眶骨後縮,都會加深眼袋、淚溝和黑眼圈看起來會更明顯。 -
《海岸村恰恰恰》包金箔的「清心丸」 中醫解密拱辰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08沈瑞斌醫師進一步說明,相傳拱辰丹源起於元朝,十大醫家危亦林將此物進貢給元朝皇帝溫暖陽氣、養生延年,其後也傳至韓國,並收錄於《東醫寶鑑》。歷史記載,地位有如中國武則天和慈禧太后的朝鮮王后張禧嬪和歷代朝鮮王室都有服用。 -
居家變美寶典! 台灣美顏針教父漢方抗齡美容新書上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810「美顏針教父」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沈瑞斌醫師,於15日在台北寒舍艾美酒店舉行新書發表會。
延伸閱讀
-
疫情鬆綁挑戰三鐵躍躍欲試 運動傷害頻傳該如何治療?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604近來骨科門診觀察發現,部分民眾因為在運動過程中姿勢不良或是過度訓練,導致運動傷害的個案頻傳,提醒民眾在訓練時應多加留意。倘若發生急性運動傷害,朱家宏醫師建議,先以「PRICE」緊急治療:保護(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接受緊急治療後,接著再做物理治療,或進一步採取增生療法。朱家宏呼籲,想參加三鐵賽事的民眾,在賽事前應經過專業且正確的指導,並接受足夠的訓練量,在運動前做足熱身及伸展運動,也不要忽略適度讓身體休息。廖研宇醫師也建議,在運動過程中,要正確補給營養品及熱量,飲食方面也要注意營養均衡,適度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這些都是預防運動傷害不可輕忽的準備工作。 -
高爾夫球肘常與網球肘混淆 PLT凍晶治運動傷害助改善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403民眾常因熱身不足、運動過度等因素導致運動傷害,挫傷、扭拉傷等運動傷害,若發生在上肢部位,對生活會帶來相當大的不便。熱敷、電療、超音波等方式治療若效果不佳,也可考慮增生療法包括一般的葡萄糖、PRP,或是進階的PLT凍晶。但並非人人都適合PLT凍晶治療,需先由醫師評估來判斷適合的治療方式。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27張賜興解釋,中醫對精神疾病有一套很嚴謹的理論,認為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正常人會是五臟平和的狀態,但當其中一臟反應失調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產生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思覺失調,會先探究患者哪個臟腑出現問題,對症下藥,再來就是考慮先天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等加以調整。 -
立秋來臨!中醫教你養肺知識 1次了解潤燥飲食宜與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628月7日正逢「立秋」,這是秋季的第1個節氣,預示著炎夏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中醫師周宗翰以養身觀點表示,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陽收陰長,暑熱仍未盡,故穿衣不宜太多,避免影響身體對轉季的適應力。 -
搭長途飛機竟突發性耳聾! 中醫針灸促血液循環可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29555歲的鄭小姐日前到歐洲出差,回台灣後左耳突然聽不到聲音,且耳鳴很嚴重,隔天趕緊至醫學中心耳鼻喉科就診。檢查發現,她連90分貝都聽不到,而且伴隨嚴重耳鳴,被診斷為診斷為「左耳突發性耳聾」,但以西藥治療了2個禮拜,都沒有改善,最後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