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發表以失智症為主題的紀錄片《有你相伴的旅程》,本片由導演劉臣恩執導,完整記錄一位年已60歲的男性照顧者朝霖,照顧失智繼父的故事,並探討失智友善職場及健康生活型態等議題。賺人熱淚外也極具省思空間,相信能讓家有失智長輩的家屬心有戚戚焉。
▲紀錄片《有你相伴的旅程》呈現台灣的老老照護困境。(圖/車庫娛樂提供)
主角照顧失智父母的過程 清晰重現
因為一通警察通知繼父走失,需要趕到警局領回的電話,今年六十歲長年在外獨自生活的岳朝霖先生才發現父母親不僅日漸年邁,原來也已經雙雙罹患了失智症!身為長子,生活不能再只是獨善其身,得返家承擔一次照顧兩位失智者的沉重壓力,朝霖常常一睜開眼就是忙碌到深夜,這樣持續了三個月。朝霖將繼父送到屏東榮民之家,並帶著母親戊妹來參加相關課程。好不容易一切安穩下來,沒想到在屏東的繼父卻傳來病情惡化的消息,朝霖該如何在照顧母親、繼父兼顧工作三頭燒的狀況下,繼續走在照顧的路上?
盼本片讓各界重視老人失智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朝霖是一位六十歲未婚的男性,有很好的孝心,突破社會男性傳統的框架,扛起照顧的責任,照料失智的雙親,同時兼顧繁忙的工作,儘管蠟燭兩頭燒,非常的辛苦,也仍然願意用心陪伴、努力學習照顧失智的家人,非常不容易!希望透過本片的發行,呈現未來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到的狀況及困境,以及使用長照資源的重要性,才不會照顧者比失智者更早倒下。
▲紀錄片《有你相伴的旅程》的主角照顧失智繼父,遇到重重困難。(圖/車庫娛樂提供)
台灣29萬人有失智症 照顧者多為女性
全球罹患失智症已超過5千多萬人,台灣也超過29萬人。根據衛生福利部2017年《老人狀況調查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顯示,照顧者有61%為女性,39%為男性。相較於在2007年的調查發現照顧者約7成為女性,男性照顧者的比例隨時代變遷而有所增加。而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於2020年委託倫敦政經學院的研究,發現有高達50%的家庭照顧者健康受到影響。過往的研究,也有3成的家庭照顧者淪為憂鬱症,身心需求受到壓抑,故照顧者走得比失智者早。同時協會也透過本片提倡「照顧不離職」的失智友善企業環境,避免一旦離職照顧,返回職場困難、失去經濟來源、失去人際社交。
導演劉臣恩表示,以後也將走入老老照顧的生活,在拍攝的過程中,同時在自省,如果是自己遇到父母親都失智的狀況下會是什麼反應,這照顧需要的能量,不只是雙倍,而可能是平方去計算,非常的令人挫折和無助,所以朝霖必須成熟的面對與取捨,把照顧分出去,否則倒下的可能是照顧者自己。而朝霖是我看過非常特別的男性照顧者,照顧戊妹無微不至,輕聲細語也非常有耐心的,願意等待、陪伴媽媽,對家庭的付出,讓我非常敬佩。
失智時好時壞 盡量早期發現診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失智共照中心劉建良主任回顧失智症初期時好時壞,通常會發現主要是因為晚輩回去同住,或者出現不能接受的意外事件,例如走失、或者開伙時沒注意而燒掉廚房等等。提醒大家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
▲紀錄片《有你相伴的旅程》宣傳海報。(圖/車庫娛樂提供)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蔡佳芬醫師提到,看完影片很感動,透過片中可以看到男性照顧者的困境。今年我們發表國衛院委託的研究,訪問了500多組失智者與他們的照顧者-並且以男性為主。在研究對象中七成是兒子承擔照顧,另外三成是男性的配偶協助照顧。其中觀察到男性照顧者比較不會主動求助,甚至有些憂鬱的情緒,需要多多鼓勵他們參與及尋求資源協助。《有你相伴的旅程》將於12月10日溫暖獻映。
▲紀錄片《有你相伴的旅程》預告影片。(圖/車庫娛樂提供)
延伸閱讀
-
歌手鼓鼓母親確診年輕型失智症! 初期症狀以為喝多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265搭錯車、忘東忘西,連回家的路,也記不得,許多人以為這只是老化,不過,創作歌手鼓鼓今天現身說法,分享母親罹病及確診失智症經歷,提醒民眾,如果記憶力變差,影響日常生活,就應積極就醫。 -
長新冠「失眠」比例高! 醫師教你判別睡眠障礙3原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68今年台灣的睡眠調查發現,接近1/10 受訪者符合精神科DSM-5失眠診斷,也表示長新冠後遺症的第一名不是喘、也不是胸悶,而是「睡眠障礙」。蔡睿蘋醫師分享,睡眠品質不佳,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包括神經科的失智症,也是跟睡眠有關。除了藥物之外,還需要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以及調整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 -
不只治「動脈膜狹窄」 台大醫院:這方法同時逆轉失智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355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部分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的年老患者在「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R)後,竟可逆轉認知功能,改善 失智症狀。 -
長者走路變慢、記憶下降 研究:可能是罹患失智症前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432如果您是1名年長者,步行到你家信箱的時間比以前更長,那麼可能需要請您的醫師檢查一下你的思維能力。最近有個約17000名65歲以上的成年人的研究發現,那些每年走路慢約5%或更多,再加上記憶力下降的人,最有可能罹患失智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期刊 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 -
蔓越莓促大腦血流量 每天食用12週後這些方面改變驚人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815過去大家熟知,食用蔓越莓可以保護泌尿道的健康,但最近英國有1項研究則發現,連續12周,每天食用1小碗蔓越莓,就能改善記憶力並預防失智症;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研究人員表示,從參與者的腦部掃描記錄顯示發現,食用蔓越莓似乎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