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桃園疫情延燒,至今有多所校園停課,而鄰近縣市的新竹、雙北也傳出確診者足跡。雖有賴疫苗發揮功效,至今未出現重症與死亡個案,然Omicron的傳染力高強,且傳出多位兒童確診,讓各界憂心忡忡。對此兩位醫師分就不同角度提出建議。
醫師提5點建議 不讓Omicron「擴散全台」
小兒科醫師謝宗學在FB提出5點建議,要防範繼續擴散需要做這些事,否則Omicron「將擴散到全台」。這些建議是:將完整疫苗覆蓋率提高到80%,提升PCR檢驗量能,推廣一般診所也能用得快篩試劑也可以。同時建議中央「購買抗病毒口服藥物、調度輕症疾病的量能,空出負壓隔離病房收治重症者。」如果過14天以後沒有出現不明感染源,可維持正常生活。總結以上,謝宗學醫師表示,比起要不要升級,現在應該做的事情是:
1.用盡各種方法,提升兩劑疫苗覆蓋率超過80%。
2.提升PCR的檢驗量能,同時大量採購快篩試劑讓一般診所也有足夠的試劑可以快速診斷。
3.購買大量有效對抗新冠肺炎的口服藥物作為戰備物資。
4.調度、擴充輕症病房的量能,讓醫學中心的負壓病房和加護病房只收治真正嚴重需要深切治療的病患。
5.兒童病房的量能也需要納入考量。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爆發大規模 Omicron 變異株疫情,兒科醫療的量能將會相當吃緊。
謝宗學強調「提出以上5點建議不是要放棄疫調和隔離政策,而是要預先準備萬一現階段的防疫作為失效,開始進入『漸進式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時,必要的準備工作。」同時提到,如果31日除夕前能夠控制疫情,便能「馬照跑、舞照跳」;反之則要開始與病毒共存了。
台灣會不會大爆發? 沈政男:不會啦!
另一位醫師,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則抱持審慎但樂觀的看法。關於會不會「大爆發」,沈政男的回答是「不會啦」。沈政男表示,排除不具傳染力的舊案以外,至今所有感染者都可溯源,「這是現在可稍為寬心的一點」。近期不斷有人說疫情會大爆發,他樂觀地認為「不會啦!」
不過他強調「這也不代表此波疫情將會失控,而是必須追在病毒後面跑一陣子。現在已知只要兩天就會傳出下一波,甚至確診者離開餐廳兩天後還可能感染別人,再加上餐廳用餐客人未必百分百都弄了實聯制,因此很可能有漏網之魚還沒被確診。還好,鄰近社區大規模採檢幾千人都是陰性。」而沈政男則建議可先恢復梅花座與隔板,不必禁止內用。最後談到疫苗,他提醒需要施打疫苗者,疫苗的選擇上以BNT(30歲以下)、莫德納(30歲以上)為優先。當然如果有慢性病或是第3劑不知該選哪一劑,可以先問醫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年前趕工作壓力山大免疫下降 上班族牙周病惡化險掉牙
延伸閱讀
-
疫情下居家運動夯 網推「這些運動」在家也能雕塑身材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319疫情之下,居家運動越來越流行,不論是疫情關係民眾對於在外運動有所疑慮,又或是天冷下雨懶得出門運動,許多人開始選擇跟著影片教學在家自主健身。 -
確診能吃什麼?名醫建議8種食物 備妥3種舒緩不適藥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708亞洲換心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也確診了,他在第一時間發訊給院內同仁,分享自己罹病經驗,在400多字短文中,提醒3大重點,並建議員工如也染疫,可多吃8種容易下嚥的食物、3種能舒緩不適的藥物。 -
本土+85720!今年累計確診案例破百萬 死亡暴增431人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8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0)日宣布新增85,720例本土個案,41例境外移入,49例死亡個案。今年本土累計確診案例突破1百萬,累計死亡為431人,死亡率0.04%。 -
疫情達高峰期!7月有望脫口罩? 陳時中:要再晚一點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45Omicron新冠肺炎疫情在近日達到最高峰,至今(19)日本土確診數正式突破百萬例。有媒體詢問7月能否脫口罩走入正常生活?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脫口罩會稍晚。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需要先處理好現在的疫情。 -
開源節流救健保!遠距醫療時機成熟? 3大優勢促商機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250自全球疫情爆發,民眾迫於防疫,遠距醫療成為看病的趨勢,在2020年更創下高達56億美金(約1667億台幣)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