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墨西哥1名6歲男童喝了1杯能量飲品「Monster Energy」後,身體不適,家人緊急送院,被診斷「中毒」,且已經腦死,昏迷6天後,母親忍痛點頭,讓醫師拔管,結束兒子生命。
外電報導,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表示,能量飲品常含有大量咖啡因和糖份,不建議幼兒飲用這類飲料。
營養師鄭文怡表示,不少學生、上班族都有喝咖啡或「能量飲」來提神的習慣,攝取咖啡因,確實可以刺激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讓人沒了睡意,但卻不代表消除疲勞。
市售能量飲的提神成分為咖啡因,鄭文怡說,咖啡因是一種神經興奮劑,具有提振精神、增加專注力等效果,作用時間可達3至4小時,隨著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效果不一。不過,過量攝取咖啡因,則可能引發心悸、睡眠障礙、心律不整等症狀。
▲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應超過300毫克。(圖/食藥署提供)
鄭文怡指出,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應超過300毫克,懷孕的婦女及有心血管相關疾病病友則不建議飲用咖啡。青少年對咖啡因的耐受度不及成年人高,可能影響腦神經的發展,也不適合飲用。
美國小兒科學會曾公開聲明,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該飲用能量飲料,以免造成神經系統發展受損,以及危害心血管的健康。
除了咖啡因,許多能量飲中也添加牛磺酸或維生素B群等成分,鄭文怡解釋,牛磺酸為胺基乙磺酸,是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之一,具有保護腦部神經細胞損傷及抗氧化的功效。
至於維生素B群,協助體內新陳代謝的酵素輔助因子,若維生素B群攝取不足,則無法擔任新陳代謝中的輔助角色,容易覺得虛弱無力、精神不濟。
食藥署提醒,想要增進活力或緩解疲勞不適,最好方法為適當休息、充足睡眠,民眾應該避免熬夜,生活作息正常,不宜經常飲用能量飲來提振精神。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低頭族也是青光眼高危險族群! 眼科醫師解析治療趨勢
▸本土疫情狂燒不敢回診! 醫憂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
不只咖啡!食藥署:含咖啡因飲料須標示含量 明年上路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294衛福部食藥署擴大應標示咖啡因含量的範圍,將手搖杯(現場調製飲料)納入應標示範圍。 -
想戒咖啡因有哪些無咖啡因飲料可選擇? 網友推這10款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642觀察網友熱議的無咖啡因茶飲,可發現以「冬瓜茶」討論度高居聲量第1名,其中不少網友點名「冬瓜茶」和「麥茶」是夏天的必備飲料,能消暑解渴之餘也沒有咖啡因負擔,留言如「甜的就喝冬瓜茶」、「夏天放1罐冰霸杯裝麥茶在冰箱喝好爽」等,也有網友推薦可以在家自製來控制飲料甜度,兼顧健康同時還可以省錢。 -
長期使用薄荷棒、綠油精可能成癮? 2歲以下幼兒禁用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17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蔡岳霖表示,這類產品如直接刺激鼻腔黏膜,導致鼻黏膜充血,進而降低鼻子呼吸的氣流量,但長期使用薄荷鼻吸,可能會使鼻塞更加惡化。使用薄荷棒、薄荷鼻吸劑等產品時,切記不可使用在2歲以下幼兒,因為小朋友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藥品的吸收、代謝都與成人不同,因此不可使用含薄荷醇成分的藥品。 -
想喝咖啡舒緩頭痛 咖啡因攝取過量心悸、手抖恐跟著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010一般來說,咖啡因每日攝取量建議在300毫克以下,民眾在購買咖啡時,應該注意咖啡因含量,如果大量攝取咖啡因,就可能導致心悸、手抖或失眠等副作用。 -
吃藥除了注意葡萄柚的交換作用 這些食物也不能配藥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47日常飲食中,很容易因一時不慎發生藥品交互作用,食藥署叮嚀民眾在服藥時應多加注意且避免以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