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COVID-19疫情蔓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充滿壓力的時期。除了對冠狀病毒的擔憂外,人們還不得不面對,疫情對健康、經濟、政治和社會動蕩帶來的負面衝擊。
調查顯示 Z世代受疫情衝擊尤其嚴重
根據1項調查顯示,Z世代(在美國大約是目前13至24歲的青年世代)他們受到疫情的打擊尤其嚴重。根據MTV和美聯社-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青年文化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35%的青少年表示經常感到壓力,另有46%表示有時感到壓力。這些青年提到疫情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壓力來源,這干擾了他們的社交生活、學業、職涯規劃,以及他們的心理健康。
此外,更有40%的受訪者表示,在疫情爆發期間,和另一半的戀愛關係變得更難維持。
報告也指出他們面臨友誼經營的考驗,其中45%的人表示很難維持這些關係。對於學業的影響, 46%的受訪者表示疫情爆發期間使他們難以達成學業和職業目標。
也有許多受訪者認為,疫情的不確定性和對染疫的恐懼是他們的主要壓力來源。人際關係、財務和外貌問題也是他們感到擔憂的,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認同,疫情使他們很難感到快樂跟保持心理健康。
疫情所帶來的壓力 不同於以往
凱斯西儲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院及創傷逆境中心助理教授詹尼佛.金(Jennifer King)認為,「並非所有的壓力都是壞事。」她提到:「這有助於我們學習和成長。」 每當我們要做一些新的事情時,我們的壓力警報就會響起。比如參加考試、約會或面試,當壓力很小且可預測時,我們的身體可以對壓力做出反應,然後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
然而,當壓力劇烈、不可預測且頻繁發生時,人們就會因為無法做好準備、更無法預測何時會結束,產生對身心健康的挑戰,例如焦慮、無助、絕望感、疲勞、失眠、頭痛和其他身體不適。 她指出,疫情對人們的影響屬於這兩種壓力模式中的後者。
這一代人受到如此大的疫情壓力 原因何在?
杜蘭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托尼亞·克羅斯.漢塞爾Tonya Cross Hansel博士認為「青春期和青年期是過渡時期,因此增加壓力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Hansel 發現,一半的受訪青年與受疫情影響,所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關,但她表示,如果青少年的情緒健康狀況良好,也可能是一個積極的發展里程碑。
如何減輕疫情帶來的壓力
為了減輕疫情帶來的壓力壓力並保護心理健康,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大學健康與健康研究系的詹妮弗·韋格曼Jennifer Wegmann博士提出了幾個步驟:
▸步驟1:驗證你的感受和情緒
如何管理情緒很重要,如此一來,消極的想法就不會佔據上風,避免陷入不健康情緒混沌裡,學者建議應善加培養自己的情商。
▸步驟2:同理心
「請記住,我們正在一起經歷這一切」學者韋格曼認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善解人意,將幫助人們得以合理、關懷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做出反應。例如,不要囤積食物和衛生紙,而是購買對我們的家人和我們來說夠用的東西,因為我們了解其他人也有需要。
▸步驟3:停止沉迷於失去的東西
韋格曼建議將注意力轉移到現在所擁有的事物。
▸步驟4:活在當下
許多人都在試圖預測未來,學者認為這只是徒勞無功,並且它可能會產生恐懼和焦慮。
▸步驟5:練習感恩
活在當下能讓你體驗生活中的小事。這可能包括許多,像是讚嘆每日的日出日落,享受在新鮮空氣中散步、慢跑,感謝每個有愛及善意的受惠。
▸步驟6:與朋友家人愛人保持聯繫
研究一再表明,社交聯繫是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即使你通過 FaceTime、Zoom 或 Facebook Messenger 進行聯繫也是。
▸步驟7:和他人溝通 告訴他們你需要的是什麼
有效地傳達您的需求能使其他人知道如何幫助您。
編輯:彭怡惠
更多NOW健康報導
▸人工水晶體該如何挑選? 眼科醫師從技術發展演進解析
▸大腸癌篩檢異常!不做這檢查 醫師曝:死亡風險增6成4
延伸閱讀
-
台人陷柬埔寨詐騙案 精神科醫師:注意受害者心理重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44近期廣受各界討論的重大事件,應當是「柬埔寨」詐騙事件。媒體報導,近期有不少30歲以下青年受高薪誘騙,被騙到柬埔寨進行詐騙,如不從或業績未達標便遭受凌虐、毆打,女性甚有可能遭受侵犯。受害者裡甚至有大學生,可見這類案件對青年的影響甚鉅。媒體採訪其中1位女性受害者,她說在回國後持續進行心理諮商等復原工作。另外陸續有受害者表示在當地遭受毒打、並且威脅要活摘器官。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這類人可能發生嚴重的「急性壓力障礙」。 -
掉髮年輕化!女壓力大髮際線漸寬 醫:有這情況要注意
醫美減重 / 護髮生髮植髮135133歲輕熟女一頭烏黑長髮、髮質細軟。但近來工作壓力大,睡眠嚴重不足,每天起床枕頭幾十根掉髮,讓她心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方心禹指出,年輕族群掉髮案例漸增,多半與生活壓力大、睡眠時間不足、減重過度有關。提醒遇到這種狀況,勿使用號稱可健髮但來路不明的藥物,或者透過接髮等方式嘗試增加髮量,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意見,才能對症下藥,救「髮」圖強。 -
壓力大不開心! 網友力推7大紓壓方法 快速找回好心情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326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壓力,而面對這些壓力,每個人選擇的紓壓方法又各不相同。《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紓壓方法」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前7大紓壓方法。除了最常被提及的運動之外,推拿、聽音樂等也都榜上有名。壓力來臨時,難免心情低落,但沒關係,只要能將壓力化為養分,就會有所成長!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31張賜興解釋,中醫對精神疾病有一套很嚴謹的理論,認為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正常人會是五臟平和的狀態,但當其中一臟反應失調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產生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思覺失調,會先探究患者哪個臟腑出現問題,對症下藥,再來就是考慮先天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等加以調整。 -
中共飛彈擾台引發「類急性壓力障礙」 求助民眾增2成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546兩岸情勢升溫,有中國發射的飛彈飛越台北上空,台灣媒體頻繁報導台海遭受包圍,空中交通受影響,「恐重演1996年台海危機」等新聞,就是發生在身邊的危機了。雖大眾的生活大致如常,卻有部分人感到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