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往後家有巴金森氏症的病患,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健保署日前召開「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定會議(特材部分)」,通過針對巴金森氏症病人執行深層腦部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所需之立體定位手術醫材套組(包括基準點標記物、植入管套組及微目標電極等3項)納入健保,全年挹注0.22億點預算,並自6月1日實施;未來巴金森氏症病人接受DBS所需的全套特材,皆有健保給付。
3套巴金森氏症治療器材全給付 替病人節省醫療開支
健保署表示,治療巴金森氏症所執行之DBS整套特材,包括「深層腦部刺激器」、「深層腦部刺激器之導線組」及「深層腦部刺激器之立體定位套組」,自6月起均已完整收載,整套特材支付點數計65萬5,980點,每年約有300名病人受惠,1年健保支出約2億點。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運動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病人常出現肢體僵硬、顫抖、失去平衡感等動作障礙相關症狀,但臨床上往往遇到藥物治療的瓶頸,一旦藥物無法獲得控制,醫師會建議病人接受外科手術進行深層腦部刺激術,過程中需以立體定位醫材提供手術定位與影像指標,再藉由植入之電極(晶片)進行微量的電刺激,調節視丘下核的異常活性,控制不正常的腦神經訊號,進而改善症狀並提升生活品質。
提供巴金森氏症病人完整照護 補上最後1塊拼圖
健保署表示,考量巴金森氏症病人之醫療需求及健保財務,2015年1月1日優先將執行DBS植入的「深層腦部刺激器」納入給付,並於2016年取消終身給付一次的限制,挹注約1.34億點預算;又考量裝置刺激器後尚須導線及相關組件傳遞電流進行電刺激,健保署再爭取將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組件納入健保,再投入0.71億點預算,2019年8月1日生效。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身為外科醫師,他能夠體會深腦刺激術屬高精密度之手術,由於執行DBS手術需以電腦斷層造影並記錄腦部神經活動及電刺激位置以進行手術定位,其所需定位醫材如果能納入健保,方能提供病人完整的醫療照護。因此健保署經縝密評估、彙整相關資料及臨床專業建議,日前提案至共擬會議討論通過,並努力與廠商議價,從今(2022)年6月1日起將基準點標記物(整組支付30,600點)、植入管套組及微目標電極(整組支付34,250到54,050點)等3項醫材納入健保。
李伯璋指出,基於保障民眾使用醫材權益及病人臨床醫療需求,只要新醫療科技醫材倘具有臨床實證效益及必要性,健保署會努力在健保有限財源下積極研議納入給付,如巴金森氏症病人執行深腦刺激術治療必需使用之全套醫材,皆已納入健保,就是明顯的例子。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你吃的圓鱈、扁鱈是「鱈魚」嗎? 食藥署教你如何辨別
▸排便不順嗯嗯太過用力嗎? 醫示警:小心引發腦出血!
延伸閱讀
-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 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
癌症新知 / 肝癌1580現年60歲的林先生(化名),在30歲時確診早期肝癌,當時以手術切除肝臟腫瘤,卻在2年後復發,接續數次肝動脈內化療,控制長達10年仍再度復發。林先生選擇勇敢對抗肝癌,在醫師建議下,持續接受局部燒灼、化學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至今30年過去,林先生目前的病況控制良好。 -
健保資料傳輸第3人違憲? 健保署將依大法官意旨修法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16憲法法庭12日對「健保資料庫案」做出111年憲判字第13號判決,全民健康保險法部分違憲,以資料庫方式將健保資料傳輸第3人,欠缺法律明確規定,且也沒有當事人得請求停止利用的規範,也應在3年內修法或制定專法。 -
全國3千人罹患長新冠 健保署公布這年齡層人數占最多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38因應染疫康復者後續可能衍生的相關醫療需求,110年12月13日起健保署推動「康復者門住診醫療計畫」,具備跨多科別的服務,復健科或中醫科都會涵蓋在內。 -
8月新制整理包!育兒津貼提高到每月5千 健保擴大給付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348月有不少新制上路,包含育兒津貼的提高,以及健保給付的擴大等。《NOW健康》為您整理其中幾項,幫助您快速了解。 -
長輩不熟3C怎麼辦?透過虛擬健保卡 通訊診療不卡關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318健保署南區業務組林純美組長指出,鼓勵民眾疫情期間使用虛擬健保卡進行通訊診療,透過零接觸診療,解決居家隔離民眾就醫問題。據悉,截至111年6月底,雲嘉南地區146家診所參與虛擬健保卡就醫模式,另外則有1,230家診所加入視訊診療行列,約占雲嘉南健保特約診所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