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本土Omicron疫情大流行,許多確診過的民眾反應,身體康復後仍留有不適症狀,對此,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主任廖唯宇表示,Omicron的特性在中醫來看主要是「肺熱脾寒」,患者在生病期間「熱久傷陰、久咳傷氣」,康復後大多會轉為陰虛、氣虛的體質,肺陰虛便容易造成乾咳氣喘、胸悶,有頭痛症狀則是身體的發炎反應還在。
以中醫角度看!確診者後遺症大多是肺陰虛引起
1名36歲的吳小姐透露,自己在5月初確診,現在已經康復,但平時仍會乾咳、胸悶與頭痛,症狀持續了近2週,吃普拿疼與止咳藥仍不見好轉,生活與工作都大受影響。
廖唯宇指出,不少確診者在解除隔離1至2週後身體仍有咳嗽、胸悶與喘、頭痛、乏力等症狀。以中醫角度來看,Omicron病毒的特性主要是「肺熱脾寒」,而中醫的「熱」在西醫指的是發炎,因此病人在罹病當下可能有明顯的喉嚨痛、咳嗽黃痰,生病期間「熱久傷陰、久咳傷氣」,且在康復後的病人大多會轉為陰虛、氣虛的體質,肺陰虛便容易造成乾咳氣喘、胸悶,而頭痛則是身體的發炎反應還在。
中醫治療肺陰虛 可吃中藥材、按摩穴道減緩不適
針對中醫在治療肺陰虛的方式,廖唯宇說明,醫治上以養陰潤肺為主,在中醫四診辨證後,通常會開立含有連翹、薄荷、桑葉、菊花等中藥材的桑菊飲,能幫助病人清熱、益氣、緩解乾咳的症狀,而病人也可以透過按摩風池穴、大椎穴,緩解頭痛。
▲桑菊飲含有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連翹、甘草、葦根等八種藥材,能幫助病人清熱、益氣、緩解乾咳的症狀。(圖/恩主公醫院 提供)
另外,廖唯宇補充,近期還有一個備受外界討論的後遺症「腦霧」,研究期刊認為可能是新冠病毒損害腦神經細胞,造成病人常有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疲乏等症狀,有此類後遺症的民眾可透過石菖蒲、鬱金等等的中藥,輔以針灸,幫助生活回到正軌。
▲中醫師建議病人,可透過按摩大椎穴(圖左)、風池穴(圖右)來緩解頭痛症狀。(圖/恩主公醫院 提供)
儘管確診後有3個月的「無敵星星」,但染疫康復後多數人仍會因後遺症而感到身體不適,廖唯宇提醒,民眾如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若需服用中藥調理,建議透過合格的中醫師開立,並多休息、避免吃冰、熬夜、炸辣等重口味食物,不讓發炎傾向加重,加速體力恢復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人工水晶體該如何挑選? 眼科醫師從技術發展演進解析
▸大腸癌篩檢異常!不做這檢查 醫師曝:死亡風險增6成4
延伸閱讀
-
社區診所發放家用快篩增37據點 時間延長至12月31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4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考量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但全球COVID-19疫情依然嚴峻,且變異株影響疫情回升之風險威脅持續存在,為持續保持警戒及加強社區監測,指揮中心將自2022年7月1日起再延長COVID-19社區加強監測方案至今年12月31日。 -
兒童MIS-C個案再添8例! 首例年紀最小僅7個月大男嬰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4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30)日宣布新增38,942例本土病例,以及新增118例死亡。今日死亡個案中較年輕者為20多歲未接種疫苗的男性,有神經系統疾病,長期臥床,在住院時發現兩側肺炎與低血氧,呼吸衰竭。住院時有給予瑞德西韋,最後仍因呼吸衰竭過世。而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有78例,其中MIS-C有23例。 -
輕症確診者狂咳5周以為後遺症! 就醫才知感染黴漿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70台中1名輕症確診者,咳了5個禮拜,以為是新冠肺炎後遺症,未料前往烏日林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黴漿菌感染,對此,過敏氣喘科主任暨小兒科醫師賴永清表示,根據臨床發現,確診者如合併黴漿菌感染,恐會讓「長新冠」咳嗽症狀更加延長。 -
確診康復者恐留新冠後遺症 醫師:別慌!通常會漸好轉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842奇美醫院整合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孟修表示,長新冠是指染疫後3個月內,發生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持續至少2個月,且通常對生活或身體活動表現造成影響的症狀。 -
兒童也會長新冠6成出現累咳喘 醫:確診兒注意5大症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283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說明近1個月以來,有百名兒童因長新冠就醫,6成兒童有疲累或喘的症狀,醫師引用美國研究發現,18歲以下兒少的長新冠盛行率高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