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影響心血管疾病 台灣首份民間氣候健康白皮書公布

6284
陳如頤 報導
空污影響心血管疾病 台灣首份民間氣候健康白皮書公布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極端氣候不僅衝擊環境,更直接威脅國人健康。保誠人壽攜手台灣師範大學,發表台灣第一份民間主導的《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分析2000年至2022年健康與環境數據,揭露氣候與心血管疾病關聯。研究發現,交通密集區的氮氧化物濃度與心肌梗塞、腦中風高度相關,夏季6至8月為就診高峰期,65歲以上長者風險更高出年輕族群數百倍,顯示氣候變遷已成全民健康重要威脅。


空污與心血管疾病關聯 氮氧化物成關鍵指標


本次白皮書由保誠人壽與台師大地球科學系合作,導入22年國人健康與環境數據,結合機器學習與多種預測模型交叉驗證。


研究指出,交通密集地區的氮氧化物濃度,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心血管疾病高度相關,為夏季高峰就診主因之一。


相較於過往研究多認為PM2.5對心血管影響最大,本研究顯示氮氧化物變化幅度在預測心血管疾病方面更具參考價值,為氣候變遷與健康研究帶來新發現。


夏季就診高峰期 高齡族群風險倍增


白皮書指出,過去22年全台急性心血管疾病就診人數平均每年約296萬人次,就診高峰期集中在每年6至8月。


研究發現,65歲以上就診率比50至64歲高2.4倍,更是18至29歲族群的417倍,顯示高齡男性為心血管疾病主要高風險群。


然而,年齡、性別、地理位置與空污暴露程度皆與發病風險顯著關聯,中高齡族群風險雖高,對極端氣候的風險意識卻相對不足。


企業投入氣候研究 建立預警風險模型


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表示,健康是社會應對氣候挑戰的重要韌性基礎。此次合作不僅提升國人極端氣候風險意識,更開發具預警功能的風險模型,成為制定科學保險策略的強力後盾。


台師大地球科學系教授陳卉瑄強調,氣候變遷是在地挑戰,唯有深入理解極端氣候對健康影響,才能落實調適行動。保誠人壽期望本次《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成為全民氣候調適的起點,也能持續為公共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極端氣候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當下正發生的健康挑戰。唯有凝聚全民力量,才能共同打造更安全、更有韌性的未來。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天慎防眩暈發作! 注意溫差變化造成之血液循環不良
▸心血管健康大解密!東生華衛教講座 剖析沉默健康殺手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